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巴中水漫古鎮300余年古建築垮塌

巴中水漫古鎮300余年古建築垮塌

日期:2016/12/13 20:24:51      編輯:古建築紀錄

    成都訊 從8月30日8時到9月1日18時,巴中市共有7個站點降雨量超過400毫米,全市128個鄉鎮受災,恩陽、三江、茶壩三個鎮受淹。其中,位於巴中市區西南17公裡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的恩陽古鎮9條古街進水,部分具有300余年歷史的古建築遭洪水浸泡。
    恩陽古鎮建於清朝中期的起鳳橋位於恩陽水碼頭旁,由青石鋪就。是國內現存為數不多的古平板石橋之一,也是古鎮的標志性建築。昨日下午5時,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起鳳橋仍然淹於水中,2棵近300歲的古榕被大水沖倒。
    因清代建造的一座“禹王宮”,恩陽古鎮禹王宮街由此而得名。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在禹王宮街的禹王宮看到,這座銀灰色的古建築經過9月1日的特大暴雨後,屋頂大面積垮塌,琉璃瓦和檩子堆積在屋內,屋頂露出大洞。
    昨晚8時,恩陽鎮民政辦主任李忠德稱,此次暴雨造成恩陽水文站達到最高水位354.87米,超過警戒水位4.87米,系1965年以來遇到的最高水位。此次洪災造成恩陽古鎮1700多戶居民受災,約500余名居民安置在恩陽鎮一完小。截至昨晚,100床棉被、5000斤大米、面、2000斤菜油已送到恩陽鎮災區。9月4日,民政部將派員赴恩陽鎮調查災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