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蘇州三段古城牆修繕完成 共長1404.7米

蘇州三段古城牆修繕完成 共長1404.7米

日期:2016/12/13 19:05:04      編輯:古建築紀錄

經過半年多時間施工,古城牆保護修繕二期工程昨天竣工。加上去年的一期工程,共完成3000余米古城牆修繕。

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市委副書記、市長周乃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國玲,市政協主席高雪坤出席竣工儀式。

在去年順利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古城牆保護修繕二期工程是我市經深入論證研究和精心組織的又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舉措。二期工程共修繕三段城牆,分別是婁門段城牆、姑胥橋以北段城牆和齊門橋以東段城牆。工程總占地面積約5.9萬平方米,修復城牆及遺址長1404.7米,城牆底寬12米,頂寬10米,高7.5米,道路、廣場7400余平方米,綠化面積21000平方米。

婁門段城牆工程位於古城東側北部,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修繕完整古城牆長110米,遺址城牆長91米。根據老照片和文獻記載,婁門是婁江源頭,城樓為五開間兩落翼兩層歇山式建築,城門附近商業繁華。該段城牆在修繕過程中本著還原歷史的原則,采取磚拱結構,並采用舊石材砌築和鋪設城門附近的廣場、道路,使其更好地再現了古城牆風貌。

姑胥橋以北段城牆南起姑胥橋北,北至長船灣小區,西鄰護城河,城牆長308.7米。該段城牆留有部分遺跡,為了不改變原狀且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含有的歷史信息,修繕時全部采用原法式、原工藝,用老磚石材料進行施工。城牆分兩段實施,南側段長142米,底寬12米,頂寬10米,高7.5米,按規制完整修繕。北側段長166.7米,底寬12米,呈現起伏狀殘垣斷壁,殘牆高從0.8米至3.3米不等,頂上覆蓋植被,也有供游人行走的小徑。城牆兩側,設有人行步道和綠地,可供游人休閒觀賞。

齊門橋以東段城牆總長895米,分實體城牆和遺址城牆兩部分。實體城牆長450米,遺址城牆400余米。實體城牆采用鑽孔灌注樁基礎,為二層混凝土框架,城牆砌體下層采用2.5米舊石材,上層為城牆磚,結構高度為8.3米。該工程項目占地29000平方米,其中城牆占地10200平方米,綠化10100平方米,花崗巖地面鋪裝7200平方米,配套用房1500平方米。正對百家巷兩組建築通道之間還設置牌坊一座、游客碼頭一個。

古城牆保護修繕二期工程分別由園林集團、城投公司和文旅集團承擔。在修繕過程中,嚴格控制質量標准,做到了古城牆保護修繕與保護、挖掘、彰顯歷史文化相結合,與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與周邊環境整治相結合,與社會效益、項目效益相結合,體現了原真性、科學性和價值性。

周乃翔在竣工儀式上說,古城牆是蘇州古城的重要載體和形象,古城牆修繕修出了水平,修成了亮點,修成了精品,是蘇州古城保護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成就。他要求市有關方面對修繕好的古城牆切實管護好、利用好,同時完善配套服務功能,使古城牆成為集游覽、懷古、休閒於一體的開放式新景點。

蘇州市領導王少東、朱建勝、周玉龍、徐惠民、金海龍等出席竣工儀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