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推進文化設施建設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推進文化設施建設

日期:2016/12/13 21:45: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廣州訊訊 昨日上午,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先後到市規劃局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調研。他強調,要按照把廣州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城市的目標定位,樹立科學的理念,作出科學的規劃,以此引領廣州的發展。要重點做好交通等關系民生、關系新型城市化的基礎性規劃。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根源,文化設施是城市的根基,要切實加強廣州文化遺產的保護,大力推進廣州文化設施建設。要深化對文化產業體制機制的研究,明確目標和路徑,促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甘新,副市長王東,市政府秘書長周亞偉等參加了調研活動。

  《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等19項規劃編制項目獲得批准

  陳建華一行首先來到市規劃局,聽取該局工作匯報。(下轉A6版)

  (緊接A1版)市規劃局是全市城鄉規劃工作的職能部門,於2009年9月由原市城市規劃局更名而來,下轄10個分局。近年來,該局分別從總規層次的綜合性規劃、專項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規劃、新區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重點地區規劃等多個層面開展城市規劃編制工作,已有《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等19項規劃編制項目得到批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該局於2011年11月開始實施事權調整,將絕大部分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到各分局辦理。目前,該局已逐步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抓好影響全市整體發展和全局性的規劃編制、研究,立法和政策制定等工作。2012年,該局計劃開展《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等56個規劃編制項目,各分局計劃開展約40項規劃編制項目。

  要用科學的理念引領科學的規劃,善於超前謀劃,作出戰略部署

  聽取匯報後,陳建華對市規劃局近年來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綜合性強,對於廣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統籌城鄉發展作用重大。要堅定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對於確定下放的規劃事權,市局要放得下、管得住,區分局要接得住、辦得好。市規劃局要加強對新城區和縣級市規劃工作的管理。要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三規合一”工作,並把電力、給排水、環保、文化名城等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中。要勤於學習和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建好城市規劃展覽館。

  陳建華強調,要突出規劃的引領作用。規劃是“綱”,“綱舉”才能“目張”。要按照把廣州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城市的目標定位,用科學的理念來引領科學的規劃,善於超前謀劃,作出戰略部署。在廣州產業發展的規劃方面,要按照產業進園區的原則,合理確定產業園區的規模,實現用地省、污染少、配套齊、效益好,促進產業的集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原則,高起點、高標准地做好規劃,使城市重點區域的建設水平實現新的超越。要把數字規劃建設好,提高規劃的科學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關於規劃工作的重點,陳建華說,當前要重點把交通規劃做好。要堅持公交優先,把發展公交提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謀劃。要積極探索建立新型公交體系,提高城市公交系統的運力。同時,要把環保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設施、農貿市場等其他關系民生的規劃做好,把關系新型城市化的基礎性規劃做好。陳建華最後強調,要著力建設高效、陽光、廉潔規劃,提高績效,加強管理,在廉政方面做到警鐘長鳴。

  廣州共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27家,均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全市165個街、鎮,文化站建站率達100%

  離開市規劃局,陳建華一行隨即來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調研。據介紹,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於2009年10月由原市文化局和原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廣州市版權局)整合組建而成。近兩年來,該局不斷強化各方面工作規范,取得較好成效。2010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為541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5.03%,已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全市49家博物館27家實現免費開放,年均接待觀眾人數500多萬人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4家,均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共有13家文化館,均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全市165個街、鎮,文化站建站率達100%。先後成功舉辦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中國音樂金鐘獎等大型文化節活動。下一步,該局將以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實施“文化引領工程”為契機,積極推動我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取得新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要建設一批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社區文化中心

  聽取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工作匯報後,陳建華指出,機構合並以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任務較重,執法職能較多。近年來,該局借助舉辦亞運會的東風,敢想會干,各方面工作上了一個台階,特別是在文化載體建設、舉辦民俗活動、文化名城建設、文物保護等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廣州是一個崇尚現代文明的城市,也是一個弘揚傳統文化的城市。通過文化建設,廣州占據了嶺南文化的制高點。

  陳建華說,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根源,保護好廣州的文化遺產,關系到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要結合全國文物普查的新情況,啟動對《廣州市文物普查匯編》的修編或增編,把近幾年發現的文物補充進去,並爭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出版工作。

  陳建華指出,文化設施是城市的根基,要盡快推進廣州文化設施建設。要把村(居)、街(鎮)、區(縣級市)、市四級的文化設施進行梳理,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一批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社區文化中心。要統籌研究,探索利用公租房置換舊城區房屋,用於建設社區文化中心。在把圖書館建好的同時,要推進博物館建設,可以探索建立工業文化、商業文化、華僑文化等專題的博物館。要積極發動廣州地區的省、部隊、院校建設文化設施,共同把廣州建設成為世界文化名城。

  陳建華最後說,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要做深化研究,明確目標和路徑,促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同時必須做到守土有責,保障國有資產不流失。要關心下屬單位及其職工的實際困難,依法依規研究解決。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