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探秘“嶺南理學第一村” 村民全是程頤後人

探秘“嶺南理學第一村” 村民全是程頤後人

日期:2016/12/13 22:38: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雲浮市腰古鎮的新興江畔,有一條鮮為人知的明清古村落——水東村,這裡的村民都是宋代理學家程颢的後裔。雖然歷經近700年的風雨,但水東村建築群宛若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畫境,在這裡,無論是禮制建築還是民居建築,都充分體現出程氏家族獨特的理學精神。這裡,也因此被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稱為“嶺南理學第一村”。

  罕見:明清建築融匯徽派和嶺南特色

  據程村長介紹,水東村占地面積達45000平方米,保存著明清建築588座。民居建築為磚木結構瓦房,帶有天井和兩側廂房。各進天井充分發揮通風、透光、排水作用。人們坐在室內,可以晨沐朝霞、夜觀星斗。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小水渠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

  在水東的明清古建築群中,現存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明清年間所建的九座程氏祖祠,九座宗祠中,要數壽庵祠的年代最為久遠。據該村《程氏族譜》記載,壽庵祠建於明朝末年,是該村程氏八世祖素隆公為紀念其父程氏七世祖程用愛而建,由於七世祖字“壽庵”,故該宗祠名為壽庵祠,是家族舉行重大祭祀和議事的場所。壽庵祠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壽庵祠外牆兩側高出屋面的風火牆呈月牙形向空中彎曲,屋頂裝飾有祛邪鎮妖的吉祥動物。

  祠堂外牆上半部分由青磚砌築,而台階及外牆下半部分則皆由朱砂石砌築。據村裡老人說,以前水東村依傍新興江,水路運輸便利,這些朱砂石都是通過水路從福建地區運輸過來的。

  壽庵祠旁邊還有一間青磚瓦房,原來素隆公在建壽庵祠之初就已規劃在其旁邊建一書房,但是他卻在宗祠建成不久後辭世。後來素隆公的母親為完成其遺願,與家人合力建造了這間書房,並在屋後劃出一塊土地出租,租金作為家族後人的學費。程村長說:“程氏後人非常重視教育,在水東村裡,可以看到很多高牆大屋的旁邊都有一座小屋,那是有錢人家專門辟地建的小書屋,請先生來此教子女讀書。”

  探秘:

  四方井·青石路

  村前的地坪上有一口特殊的四方古井。程村長告訴我們,水東村所有人都姓“程”,字裡有一個“口”,所以村裡只能打一口四方井,這口深約10米的古井還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建村後,幾代人都是在村前魚塘裡取水用,有一年村莊遭遇大旱,生活用水嚴重不足。該村水東程氏五世祖近溪公與村民們合力,一連打了十多口井都沒有引出水。有一天晚上,近溪公在夢中聽見有人告訴他:第二天正午在村前的地坪挖地三丈就能找到水源,近溪公依照指點最終挖出井水。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自來水,但是這口古井的水位從未下降。

  原來水東村裡都是土路,一下雨就道路泥濘。於是先祖們建成了青石板路,將村裡每戶人家連通起來。以前村民娶媳婦,新郎官必須背著新娘子沿著青石板路繞村走一圈,體驗了將來照顧妻子的責任和養家糊口的不易。

  “蓮花地”蘊含理學精神

  水東村明清建築群依山傍江,村前有一口用條石砌沿的橢圓形大池塘,四周一片蔥綠。村莊的古建築群走向順應自然,布局上體現了古代的風水理念,按照“八卦”和地形建造,以村內中間巷為軸線,將整條村的民居建築分為東、西兩部分,一邊是坐東朝西,另一邊坐西向東。程村長告訴我們,水東村開村先祖當時選中此地建村,大概是承襲了其中原先祖的建築思想,徽派建築素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十分注重環境的山水靈氣。當時新興江的河道把水東村所在地包圍起來,此地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朵“蓮花”。先祖都認為這塊是風水很好的“蓮花地”。

  程村長說:“村裡所有的房子後牆都是不開窗的,這樣就不‘洩風’,財氣不容易洩掉。而且我們村裡的中軸線也不是直通的,每隔十米左右就有點曲折,同樣也是避免過於通暢而洩掉了運氣、財氣。”程氏宗祠守門石獅左雄右雌的設置,則是“程朱理學”對於古代性文化獨特看法的一大體現。

  理學古村 雲山水鄉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曾組織專家學者實地考察,專家們認為水東村具有五個“合一”的特點:

  “天人合一”:村內以壽庵祠為中心,按“八卦”和“風水”的理念布局,建築與周圍的山、水相映成趣,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特點。

  “理佛合一”:村中程氏村民是理學家程颢的後裔,傳統文化流傳至今,由於鄰近新興,受六祖禅宗文化的影響,一些與佛學息息相關的內容也隨處可見。

  “粵皖合一”:建築的核心元素是徽派,但是外牆糅合了廣府建築特征。

  “耕讀合一”:村民受程朱理學的熏陶,既重農業生產,又注重文化修養,歷代出現了多位文、武舉人。

  “根枝合一”:在只有一個姓氏的村中有9座宗祠,這是罕有的,但村民並未因族人建各自分房宗祠而影響家族情結。

程颢

  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水東村稱為‘嶺南理學第一村’,主要從人文歷史和建築風格兩方面來看的。水東村民是程颢的後裔,無論是史書還是《程氏族譜》都有清晰記載。此外,整條村都是按理學概念來布局的,我認為‘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是理學的象征,而水東村恰是‘蓮花地’,蘊含了豐富的理學精神,在嶺南地區目前只發現了這個地方有此歷史文化內涵。”

  水東村裡許多房子的門口都有墊高的石階,仿佛“私家小碼頭”。當年水東村被新興江環繞,洪水泛濫時,“私家小碼頭”既可防止洪水湧進屋,還可方便村民坐上小艇外出。黃偉宗說:“廣東的水鄉主要有兩種,海邊水鄉和江河交界處的水鄉,像水東村這樣位於山區的水鄉非常少見。”

  建村:

  程氏後人避戰亂南遷

  水東村位於新興江江畔,地勢平坦,占地面積達4.5萬平方米。帶領我們走訪古村落的水東村村長程偉洪是水東程氏第十九代傳人,倘若追溯到河南程氏,他則是第三十二代了。

  程村長告訴我們,據《程氏族譜》記載,水東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至今已近700年,村民皆以“程”為姓,他們是北宋理學家程颢的後裔。程氏一族最早居於安徽,而後遷於河南。至程颢嫡孫時,為避戰亂又從河南遷至嶺南珠玑,稱為嶺南一世。輾轉延至程氏嶺南八世程紹明,於新興江畔肥沃的土地上建村、繁衍生息,稱為水東一世,至今水東程氏已傳至二十三代。近700年來,水東程氏宗枝眾多,廣泛分布在雲浮、陽春、陽江以及廣西等地,總人口約1.6萬人。

  鏈接:程颢

  程颢是宋代理學家,字伯淳,稱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程颢、程頤兄弟,世稱“二程”。“二程”十五六歲時,受學於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宋神宗趙顼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系。“二程”的學說皆以“理”或“道”作為基礎,強調人性本善,“性即理也”,人欲蒙蔽了本心,便會損害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滅人欲”。由於程颢和程頤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他們的學說亦被稱為“洛學”。 廣州12月23日電 記者林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