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聖旨門街兩場火燒毀明清房屋 古鎮遭遇現實矛盾
日期:2016/12/13 20:10: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圖中89歲的老人的房子燒於上次火災,而他的孫女的房子燒於這次火災。
杭州3月9日電 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楓林古鎮最有特色的聖旨門街15間明代店鋪又遭火毀,這是繼前年30間店鋪火毀後的又一大災難性的火災。(新聞鏈接:永嘉楓林鎮聖旨門街再失火 燒毀10多間明清時代建築)這條曾是浙南閩北最有名氣的古街面臨消亡的命運,火毀的明代店鋪不僅僅是舊房子而是不能復制和再生的文化。
脆弱老店一下毀了15間
3月3日晚11時許,在永嘉縣楓林鎮聖旨門街開發廊的徐賢益關好鋪門准備睡覺。晚睡是他的習慣。他突然聽到店外有啪啪聲,他不以為然,後聽到“著火了”的叫聲,立馬起床,打開鋪門,只見對面店鋪起火。他不假思索拿起盛水器皿前去撲火……無奈火勢猛烈,眼看著火焰卷入自己的店鋪。徐賢益告訴記者,從他發現著火到消防隊前來撲滅,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他前去撲火,錯過了搶搬自己店裡的財物,包括數萬現金在內的財物都被火燒毀。
村民徐順虎在火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告訴記者,聖台門街店鋪重屋連棟,長約一公裡,一處起火如果撲火不及時,那將是災難性的。他第一個反應是撥打119火警電話。楓林當地有一支專職消防隊。消防隊在第一時間到達火災現場。徐順虎世居聖旨門街,他對楓林當地的防火安全問題頗有自豪感,聖旨門街有大大小小多個防火水池,本地人素有合力撲火的經驗,以往火災大多被消弭在萌芽狀態。現在不同了,這些店鋪大多空置著,老屋的住戶也越來越少,一旦發生火災,參與撲火的人也少得多了,這次一下子就燒毀15間店鋪,想想真是可惜。徐順虎說。聖旨門街的每間店鋪都曾是繁榮的商鋪,最不起眼的一眼店鋪可能就是百年老店。徐順虎痛心地說,徐勝良的理發店這次就被燒毀了,楓林最後的傳統理發店從此銷聲匿跡,這個保留晚清理發傳統的理發店曾被古建築學家羅哲文高度贊賞。前年聖旨門街被火燒掉30間店鋪,所幸的是標志性建築物――聖旨門樓免遭火毀,本以為那次教訓能起警示作用,想不到現在又發生火災。
楓林古建築曾連燒30鋪
永嘉縣志辦的徐逸龍始終關注楓林古建築。他說,聖旨門街店鋪大多建於明代,最晚的也是清初建築。聖旨門街長約一公裡,為明清民國永嘉楠溪商業中心,聖旨門街也是永樂古道樞紐。徐逸龍介紹,店鋪大多以店連屋形式,樓下是鋪面,樓上住人,最繁華時,這條街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著名商號就有乾壽堂、濟仁堂、裕大商號等等。建築學家羅哲文、陳志華駐足聖旨門街時,他們竟然“賴”著不走。羅哲文教授說,這條古街是明代店鋪的活標本,有極高的文化含量。受到現代商業的沖擊,聖旨門街店鋪退出歷史舞台,只留給人們文化印記。徐逸龍介紹,給聖旨門街第一個致命的打擊是鎮政府將“鯉魚背”狀的塊石古街澆鋪上水泥,使這條古街不倫不類,更致命的是前年6月26日的一場大火,燒毀30間店鋪,這次火毀15間店鋪,無疑讓這條古街的命運雪上加霜。徐逸龍憂心忡忡。楓林鎮這個省級歷史文化古鎮將何去何從確實令人擔心。
楓林專職消防隊、永嘉縣消防大隊接警後在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抑制了火勢蔓延。
消防隊出警是及時的,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徐順虎說。聖旨門街是楓林古鎮的中軸線,宋元明清古建築依古街向兩旁延展,有名人故居宋狀元木待問第、清監察御史徐定超宅、民國中將徐鳳樓第及溫州名流馬公愚曾在抗戰時期棲身的謙益堂等,一旦火勢蔓延,燒毀的將不僅是老屋而是文化。
水電之惑
這次火災不單純是天災。消防部門對起火原因仍在調查之中。楓林古鎮的水、電布網問題值得質疑。徐順虎說,他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他們備有消防水帶,但接上消防栓時,發現消防栓無水,最寶貴的撲火時機於是錯過了。記者在采訪時聽到許多村民反映,楓林古鎮晚間無水不是偶然的,原自來水管老化,新管正在埋裝,晚上10時許,基本停水。這一情況得到楓林鎮政府的認證。該鎮宣傳委員李春敏介紹,楓林自來水確實不正常,晚上10點鐘後連臉都洗不了。
古村落就如垂暮老人弱不禁風,火患無疑是第一天敵。省級歷史文化古鎮裡居然存在缺水這一大缺陷,實在令人費解。徐逸龍痛心地說。前年6月26日的那場大火至今仍歷歷在目,火災發生在聖旨門街中心區,消防隊到火災現場後,消防栓無水,用水泵抽水池水滅火時,最佳撲滅時機錯過了,火毀30間店鋪。這裡是聖旨門街精華之所在,羅哲文教授就是站在這裡指著背後的建築說是明代店鋪活標本。徐逸龍記憶猶新。那次火災引起永嘉縣有關部門的重視,就重建問題可謂好事多磨。鎮宣傳委員李春敏介紹,重建圖紙在最近前通過會審,想不到這次又出火災。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聖旨門樓已修復一新外,其余依然一片瓦礫。
有前車之鑒,現又重蹈覆轍,實在令人痛心。徐逸龍說。
楓林專職消防隊隊員徐順章無奈地告訴記者,消防栓無水,我們縱然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濟於事,水泵抽水費時費力,空間受到限制,真有遠水救不了近火的無奈感覺。我們接到火警後迅速趕到現場,也算是有備而來,隊員們抬來水泵,准備就緒,僅能控制火勢。與前年的撲火情形如出一轍,都是消防栓無水。自來水不正常,永遠是古鎮古建築之虞。徐順章還向記者透露一個信息:電業部門斷電不及時為消防隊員撲火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前年那場大火也發生在晚上11點多,消防隊員趕到火災現場時,電線依然通電,這次也一樣,等到我們滅完火,電業部門才斷電。火災發生時,斷電往往是最關鍵的,電業部門應該引以為鑒,慢鏡頭實在要不得。徐順章說。
李春敏介紹,楓林自來水是個歷史遺留問題,現在已進行水管全面更新,不久會用上安全可靠的自來水,到時再也不會遭遇消防栓無水的尴尬了。
徐逸龍說,古鎮實在等不起能救命的自來水了,誰能確定哪天古建築失火呢?
災後,當地政府召集當地村干部商討相關事宜,做到亡羊補牢。徐逸龍建議,在古鎮實行最原始但卻也是最有效的夜晚敲更制度,提醒村民注意火患和在最早時間裡發現火災,以將火災消弭在萌芽狀態。
古鎮的現實矛盾
楓林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古鎮,保護古建築和村民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
該鎮大部分古建築屬於文保單位,村民世居在這些老宅之中,這些老宅低矮陳舊,並不宜居。楓林又人多地少,地基奇缺,許多村民都有翻建老宅的想法。這是最要命的。徐逸龍說。村民視老宅如草芥,一旦遭遇火災也不特別心疼。楓林古建築年代相當分明,宋、元、明、清、民國都有代表性建築,在全國古村落中並不多見,村裡人文積澱渾厚,保護好楓林古村意義重大,古建築學家如羅哲文、陳志華等對楓林古鎮可謂情有獨鐘,陳志華教授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描述楓林,認為楓林是楠溪江古村落中最經典的古村,而聖旨門街又是古鎮最重要的地標。
但是村民的住房問題也應該得到解決。前年火毀的18戶村民至今仍租住在他人家裡,恢復原狀的設計曾被這些村民抵觸,認為低矮的“店連屋”不宜居住,永嘉縣政府部門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才使這些村民認可目前的規劃設計。
不過這些重建的鋪面無論怎樣都是新建築物,不再有明清建築的韻味了。徐逸龍說。我真希望楓林古鎮能杜絕火災,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保留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