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典范 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3 20:12:37   編輯:古建築紀錄
![]() |
村頭標志 |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鎮是麗水市工業強鎮,蓮都區第二大鎮,瓯江干流龍泉溪與主要支溪松蔭溪匯合於此,53省道一級公路及“兩龍”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東與青田縣章村鄉交界,南與峰源鄉毗鄰,西與雲和縣朱村鄉接壤,西北與松陽縣裕溪鄉交界,北與碧湖鎮隔水相望。系麗水市區與雲和、龍泉、龍游、衢州和福建、江西等地聯系的交通咽喉,亦稱麗水市區的西大門。鎮區位於鎮境北部,瀕臨瓯江中游大溪,屬河谷平原,全鎮總面積94.22平方公裡,轄22個行政村,是國家級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全國優美鄉鎮、浙江省十大生態旅游名鎮、浙江省旅游強鎮。
一、歷史長久悠遠,革命傳統光榮,積澱深厚底蘊。
港,給人的是一個宏大的感覺,大港頭的名字因而耐人尋味。在八百裡瓯江畔,地名帶有“港”字的極為少見,這足見大港頭在水上交通唱主角的年代是何等的顯赫。在沒有公路的年代,人類運輸業基本靠的是水運。因歷來是停靠木船、木排、竹排的天然埠頭,故名大港頭。南宋時期,大港頭成為瓯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經濟活動中心,民國末期仍為瓯江水運著名埠頭,是一處物品的集散地,也是商賈達官以及路人必經之地。瓯江上游的寶劍、青瓷、木頭、茶葉等經過這裡轉到溫州再輸往世界各地,瓯江上游人們食用的鹽和生活所用的物資也經過這裡,使得這裡客商如流,造就了大港頭曾經繁華的商業和服務業。精明的商家就在大港頭開出了一家家商店酒樓飯館,讓人一醉方休。繁華生意,夜夜笙歌,大有秦淮河的風味。
江濱一條大港頭古街,現仍然基本保持晚清民國時期的舊風貌,古街沿溪而建,長800余米、寬4米、木結構,一般雙層建築,底層為店面,上層為住宿。大港頭古渡歷史久遠,麗水縣志曾載清朝康熙四十八年,保定呂氏捐田資渡費,清嘉慶年間河邊葉氏與小山呂氏等捐資造渡船二只,民國六年由南鄉捐造義渡一只以免市集交通之阻滯,後又有高鵬等紳士名賢,捐田租田資助二船渡費,自古這是一個文明渡。臨江一面拾階而下有長約300余米的濱水走廊,且有多個泊船埠頭,往昔停滿了帆船、貨輪船、客船、漁舟、竹木排等等,風景美若畫圖。清代處州詩人朱小塘(1852—1901,缙雲人)有詩《大港頭春望》贊道:“雨歇村南大港頭,湖光掩映夕陽樓。也能熱鬧如城市,六縣來船並一州。水漲溪頭樹細回,天寒沙嘴霧遲開。客船風送春帆飽,訝帶瓯城雪影來。幽花雨浥襲堤香,新柳風搖夾道長。笑指逸官真一樂,臥乘輕舫到松陽。寒露成群幾日晴,千山萬壑入詩情。湖邊也敵西湖景,曲曲長亭樹下行。”
這裡還是革命老區,浙西南特委的主要活動地,1938年,粟裕部隊人民軍隊集結大港頭北上抗日。抗戰時期,浙江鐵工廠遷址大港頭,是當時浙江省重要軍事後勤基地,下設四個分廠,生產機槍、手榴彈、中正步槍等武器。1939年,周恩來同志在當時浙江省省長黃紹雄陪同下,視察“浙江鐵工廠”並發表演講。1944年,國民黨88軍駐大港頭,一度成為浙西南軍事重鎮。後來抗戰勝利,鐵工廠撤銷,昔日鐵工廠遺址尚在。
二、搭建產業平台,積極改革創新,經濟發展迅猛。
大港頭鎮以產業集聚平台建設為重點,挖掘潛力、發揮優勢、凸顯特色,做足“一幅畫、一杯茶、一張椅”的文章,進一步壯大以旅游業為主導,生態農業、特色工業加快發展的格局,推進三次產業互促互進,夯實發展的經濟基礎。
一是揚三產,主攻旅游。2006年正式啟動古堰畫鄉建設,景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交通框架已基本拉開,江濱古街修建完成,瓯江畫舫投入使用,入口標志、停車場、景區服務中心、票務中心、碼頭及停車場的建造完成,修建了古堰畫鄉展覽館、攝影展館;落實專人管理景區衛生,完善消防設備;規范了景區經營管理,出台景區相關規章制度,並配備專業導游。文化內涵逐步提升,引進油畫企業43家,畫工達200人。圓滿完成投資4億元旅游文化產業園項目招商,積極洽談坪地半島高端度假區項目、大港頭休閒中心招商。組織開展五一、十一旅游節、古堰畫鄉中秋賞月活動、全國知名油畫家古堰畫鄉寫生創作行、寫生作品展、雙龍廟會等活動,景區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大港頭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擁有獨一無二、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和千年古鎮的底蘊、麗水巴比松油畫發祥地、攝影之鄉等人文景觀。把畫鄉做強,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轉化為旅游產品,是最大的發展目標。按照“藝術之鄉、浪漫之都、休閒勝地”的開發理念,緊密配合古堰畫鄉管委會加快推進景區創4A步伐。通過實施改造提升和擴容工程等項目,開發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1.28億元,同期增長42.2%。古堰畫鄉已逐漸成為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城市生態文化休閒度假重要目的地。旅游業也正逐步成為大港頭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是優二產,做特工業。工業產業平穩發展,現共有企業143家,從業人員1330人,其中規模企業2家,微小企業3家,形成木制品、精鑄閥門、小水電、制磚等系列產業。加強技術創新力,完成技改投資近2400萬元。大港頭的木制品工業源遠流長,全鎮156家木制品企業形成了鋸材、加工、成品為一體的產業鏈,年產西餐桌6萬張,西餐椅150萬把,主要銷往廣東、蘇州及歐美、中東等地。4家木制品企業實現產品商標注冊登記。以實施“木制品行業轉型升級”為契機,對鎮區的所有木制品企業進行集中整治,鼓勵整治後的企業進入木制品產業園區,出台木制品企業扶持方案,幫助企業轉型、提質增效。
三是強一產,做優農業。充分發揮地理、生態、氣候三大優勢,推進生態茶葉、筍竹林、油茶、高山蔬菜、花卉基地建設,穩定糧食生產。其中茶葉是大港頭鎮的主導產業,目前,總面積達到1.9萬畝,種植覆蓋全鎮22個村2600多戶7000多人。全鎮人均達到1.5畝多。2012年新建1000畝茶葉統防統治示范基地,實現黃金芽茶葉科技成果轉化。建設高效筍竹林示范基地3300畝,總面積達2.3萬畝。建成竹林便道52.7公裡。油茶種植面積0.83萬畝。利山村被命名省級森林村,小井村被命名市毛竹專業特色村,西坑口、北埠村被命名為市級綠化示范村。引進浙江澳蘭農業科技公司大花蕙蘭項目,種植大花蕙蘭種苗40萬株,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大花蕙蘭專業種植園。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注冊社員數163人,帶動農戶數3263戶。爭取省一事一議項目4項。繼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大力促進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推進富港茶葉專業合作社申報省級茶葉示范科技園,實現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
四是積極改革創新。一是做活行政體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逐步建立“小政府、大服務”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理順全鎮各科室條塊,設置黨政綜合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村鎮建設辦公室五大科室和一個財政所,明確人員分工,加強各科室部門間聯系,形成合力。同時將村鎮建設辦公室劃分為城建辦、征遷辦,加強城鎮建設及項目征遷、政策處理工作人員力量。二是加強職能承接。建設中心鎮便民服務中心,從各科室部門抽調人員在服務中心集中辦理下放事項,同時加強人員在專業業務知識和辦理流程方面培訓。三是實現多元融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用活用足中心鎮的有關優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籌措建設資金。發揮好新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融資平台作用,積極推進以小塊地為主的招標、拍賣等土地出讓方式,有償盤活存量土地,激活城鎮經營活力,破解困擾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瓶頸。四是創新共建機制。進一步創新載體,積極探索執法、公安、交警等專業化隊伍管理為主、群管群治管理為輔的城管新路子,發動鎮域所有居民共創品質之鎮、宜居之鎮。
三、加快鎮區建設,全面統籌協調,創建平安大港頭。
鎮區作為全鎮發展的樞紐,是村鎮體系的龍頭,堅持“項目帶動”戰略,著力在做大鎮區上下功夫,致力提高集聚和輻射能力。
做大做精鎮區。一是完善功能設施。近年來建設項目總投資近2.1億元。逐步形成六縱三橫道路網。完成玉溪路,麗雲路東、中段,渡南路,江南路,港和路等鎮區道路的亮化工程。景觀河道主體工程的建設全部完成;防洪堤加固工程完成招標和政策處理並開工建設;城鎮供水及管網、麗雲西路改造、文化站遷建、商貿服務中心、客運站、污水處理提升等項目也在有序開展。城鎮綠地率達8.16%。二是加快人口集聚。金港小區正建設成為一個規范化外來人口集聚社區,接納下山脫貧人口275人。農民異地轉移有條不紊,實施異地轉移282戶628人。鎮區人口集聚水平達42.66%。三是強化鎮區管理。以執法、交警、公安等專業化隊伍為主,以門前三包、普通志願者和黨員志願者義務服務等群管群治為輔,加強保潔公司監督管理,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大港頭菜市場改造完成,成為蓮都區農村首家標准化建設的農貿市場,經營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攤位67個。
社會事業顯著變化。不斷完善社保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累計參保5.3萬人次;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4%。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3759人,參保資金達38.36萬元。加大對弱勢群體和優扶對象的扶助力度。加大勞動力技能培訓,累計培訓近4000人次。扶持來料加工,累計發放加工費超2400萬元。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建立麗水市農興擔保有限公司。科教、文體、衛生等事業全面進步。原中心小學和麗雲中學合並為大港頭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質量進步提升,被評為市級學前教育達標鄉鎮。麗雲衛生院擴建項目完成,村級公共衛生信息員和責任醫生配備率100%,公共衛生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計生率維持在94%以上,各項人口計生指標執行良好,先後被評為市級和區級計劃生育示范鄉鎮。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並通過質量抽查和驗收。根據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區要求,逐步改善村級文化活動設施。建有活動室22個,健身路徑12支、籃球架10個和圖書1400冊,建成五星級文化活動室1個,四星級文化活動室1個、三星級文化活動室4個。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發展數字電視用戶1700余戶。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全鎮建有百人竹鼓隊,扇舞隊、健身球隊、回春操隊等業務骨干團隊17支。村級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舉辦了“歡樂蓮城”蓮都區第三屆鄉村文化藝術節開幕式表演、浙江電視台公共?新農村頻道《流動大舞台》走進大港頭活動等大型活動,組織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農民卡拉OK、元宵猜燈謎、老年體育運動會等活動。成功舉辦了古堰畫鄉首屆老年體育運動會和全民健身運動會,被評為省級體育強鎮。廣泛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新台階。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等群團組織工作,群團組織工作成效明顯。武裝、民政、“雙擁”等工作成績顯著,統戰、檔案、信息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社會發展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供水、環衛等建設逐步完善。康莊公路通達每個村,開通鎮區至均溪村公交車,為全市首條三級城鄉公交線路。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22個村完成自來水改造項目基本完成,實現自來水村村通。完成西坑水庫安保工程,五石弄水庫灌漿和側堰加固工程,玉溪提水改造工程,四方塘和屋頂山塘加固整治工程等。10個村設有垃圾處理點和污水池,實現垃圾、廢水無害化處理。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實行率100%。加大對玉溪庫區水資源保護,通過省、市驗收。被評為省級生態鎮,全國生態示范鎮。積極爭取省市區支持,加大對村莊整治、舊村改造、中心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力度。實現22個村村莊整治全覆蓋,累計實施舊村改造5個村208戶,培育了利山村徽派特色村寨、西坑口村生態江南民居等美麗鄉村精品典型。利山村被評為麗水市十佳危舊房改造示范村。開展騰大頭村原貌修復工程。有序推進北埠村中心村建設,第一期舊村改造基本完成,二期改造啟動。社區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7個自然村137戶403人遷村並點已啟動,中心村集聚輻射功能逐步顯現。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突出創建特色,提高文明水平,河邊、河邊金、大港頭、北埠、利山、石玄頭嘴、連河、山回、棟村9個村被評為市級生態文明村。完成投資100萬北埠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投資1200萬後山片4個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級立項。
平安大港頭穩步推進。開展綜治工作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8+X的辦公體制。不斷深化平安創建,切實加強群防群治網絡建設。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第一責任”。重點做好民師、復退軍人、集資戶等重點人群維穩,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積極挖掘民間調解能手,建立一支穩定的調解隊伍,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認真貫徹落實“農村打黑除惡”專項整治和“蓮城清風進鄉村”專項活動,實施村級財務雙代理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確保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的順利進行。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嚴密防范“法輪功”等邪教組織。深入持久地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拓寬普法教育的覆蓋面和滲透力。推進基層民主,所有村莊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村務財務雙公開。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依法加強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結合農村新社區建設,以社區服務中心為支點,完善組織建設、公共服務、維穩、防火防汛、安全管理等網絡,輻射管理周邊村莊,確保社會總體安全穩定。已連續五年無重大安全事故。
四、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增強執政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始終堅持把抓好理論學習貫穿於思想政治建設的全過程,健全夜學制度,既按組織要求學習上級規定的材料,又結合市、區中心工作,立足大港頭實際開展專題學習調研。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學習,著力建設一支學習型班子,使班子應對復雜局面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進一步提高。
開展勤政廉政建設。加強勤政廉政的學習教育,規范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始終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防微杜漸,牢固樹立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強化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注重平時提提醒、敲敲鐘,築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拓寬監督制約的網絡和渠道,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推進勤政廉政建設。
堅持民主集中制。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切實發揮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用民主集中制來規范班子成員的思想和行為,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約束每一位班子成員,凡是關系到全局、人事任免和獎懲等重大事宜都經過黨政班子會議等相關程序進行集體研究討論,充分發揚民主,班子成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形成講真話、講實話的良好風氣,依靠集體智慧,充分發揮班子整體效能。班子成員之間互相信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補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塑造了一個重事業、顧大局、講團結、比奉獻,一心一意搞建設,團結一致謀發展,齊心協力干事業的良好班子形象。
轉變工作作風。從抓制度入手,健全完善機關內部管理機制,內增素質,外塑形象,切實提高工作實效。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規范上、下班制度和值班制度,保證服務時間,轉變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轉變工作作風,落實便民服務措施。樹立機關就是服務、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監督就是服務的思想,轉變職能,提高辦事效率。認真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完善接待審批登記手續。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從嚴控制行政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建立門戶網站,完善信息發布制度。深化住村聯心,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住村干部進村入戶,及時掌握村情民意,自覺履行“六員職責”,積極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圍繞“浙江綠谷、綠色蓮都、生態示范鎮”的主題,大港頭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建設竹筍兩用林、有機茶和花卉苗木三大基地。作為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藝術之鄉、浪漫之都、休閒勝地”的實驗田、示范區,大港頭鎮將以“古堰畫鄉”建設為載體,著重發展美術寫生基地、創作基地、行畫生產基地、生態休閒度假中心。突出大港頭的優勢和特色,全力建設集生態、文化、休閒、旅游於一體,商貿、人居並重的麗水市生態衛星鎮。
![]() |
農家樂 |
![]() |
瓯江帆影采風 |
![]() |
社戲 |
![]() |
夕陽伴行 |
![]() |
小鎮一角 |
![]() |
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