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山水鄒圩 風情古鎮

山水鄒圩 風情古鎮

日期:2016/12/16 18:34:05      編輯:古代建築

古樸的青磚牆。

精致的窗棂。

    幾條古街,烙印滄桑歲月腳步;一灣清水,盡展秀麗山水風情;數艘龍舟,彰顯濃郁民俗文化。

    地處賓陽縣北大門的鄒圩鎮,西北面分別與上林縣和來賓市興賓區相臨,歷史悠久,文化深厚,風景秀美,民族風情濃郁。目前,該鎮正規劃整合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文化資源和山水風光資源,力圖通過招商引資打造“山水鄒圩、風情古鎮”的文化休閒旅游品牌。

    鬧市尋幽:檐下老匾說滄桑

    時近中午,鄒圩鎮豆行街一處居民院落滿地的陽光影子,疏密有致,斑駁宜人。

    紋絡古意縱橫的木大門敞開著,院內一座青磚老房的正面,窗棂花紋雕刻精致典雅,歷盡風塵,更顯古樸。屋檐下有一塊老匾,匾上“風度超群”4個浮雕大字,蒼勁有力。

    “這塊匾是清嘉慶十年的,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主人鐘啟項介紹說,從他懂事開始,這塊匾就掛在他家的屋檐下,說明這條街這座房子的歷史已經很悠久。

    記者看到,與鄒圩街鬧市僅一牆之隔的這一片居民區,有豆行街、糖行街、大街和老街4條古街。這些古街保存完好,街道兩邊是青磚瓦房,建築考究,青磚鋪設的道路曲徑通幽。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家門前的石凳上搖著蒲扇獨享清閒,童真正純的孩子在街頭打打鬧鬧,古街恬靜而又充滿活力。

    60歲的鐘啟項說,他懂事的時候,這裡已經是清靜的居住區,買賣都是在一牆之隔的鄒圩街上;不過,根據“豆行街”“糖行街”等街道的名稱推測,這裡曾經是鬧市。

    現在,身處鬧市而獨享清靜、歷盡滄桑而古韻猶濃的古街,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鄒圩古街的古代居民建築文化獨樹一幟。”鄒圩鎮鎮長蔡煥雄說,這些古街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是賓陽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建築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保護和開發價值。

    碧水繞城:山靈水美最宜人

    古街盡頭是一座老碼頭。臨近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烤曬著大地,停靠在碼頭的船只卻在婆娑的樹蔭下獨享清涼,悠然自得。搓洗衣物的人們相互調笑,歡聲笑語被陣陣清風簸起,融入清澈的漣漪裡。

    老碼頭守候的這條河流名叫清水河,發源於大明山陳峰北麓,流過鄒圩鎮境內的河道長二十多公裡,河寬80米到150米。江中有怪石,河畔有青山,山上有奇峰,峰裡有幽洞,山水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圖。位於鄒圩鎮白山村委龍排村的龍口巖洞,洞深500多米,洞內天然鐘乳石多姿多彩。蓮塘巖洞擁有數量更多景象更豐富的天然鐘乳石,景觀更勝龍口巖洞。不過,這裡聲名最顯赫的還是八仙巖洞。八仙巖洞是“賓陽八景”之一,洞中供奉著民間傳說的三仙(莫、李、張)及如來佛、送子娘娘等神像,善男信女常常到此拜祭祈福,每月農歷初一、十五來者更是絡繹不絕。

    清水河畔有一眼泉,叫蝴蝶泉。泉水冬暖夏涼,清爽甘甜。前幾年,曾有人在此投資建設天然游泳池,後因資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日漸沒落。

    古街和清水河之間還有很多池塘湖泊,錯落其間。蔡煥雄說,鄒圩鎮黨委、政府正在規劃古街區改造和繞城水系的疏通工作,以期呈現“一水穿城過,數湖耀城輝”的優美景象。

    閱盡風情:此間文化獨濃郁

    清水河還孕育了鄒圩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今年6月14日,第五屆中國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上,來自國內外以及南寧市各縣區的44支龍舟隊在南湖展開激烈角逐。這其中就有來自鄒圩的龍舟隊。鄒圩鎮黨委書記陳必華告訴記者,鄒圩鎮是壯、漢、瑤3個民族的聚居地,自古就有舞龍、對山歌的民間習俗,賽龍舟、板鞋競技、拋繡球等民族體育項目也相當普及。如今,鄒圩有正月初二、十一舞龍的習俗,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比賽。鄒圩的板鞋競技1989年曾到中南海表演,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鄒圩拋繡球隊多次代表南寧地區參加全區民族體育運動會並多次獲獎。“這些既是文化資源也是潛在的旅游資源,我們一定要把它們融入現代旅游當中加以開發利用。”陳必華說。

    目前,鄒圩鎮正在認真規劃,保護鄒圩古街和清水河兩岸山水資源,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以文化休閒旅游開發為龍頭,推動城鎮化建設,全面提升城鎮品位,著力打造一流宜居城鎮和休閒度假勝地。

    陳必華說:“‘山水鄒圩、風情古鎮’正在張開臂膀迎接天下客人,包括旅游觀光和投資置業的朋友。” (陸波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