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古村生態美
日期:2016/12/14 17:52:17   編輯:古建園林 “三百裡楠溪江,自古山水宜人”。被譽為“永遠的山水詩”的永嘉,是浙江的千年文化名城。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他任永嘉太守時,留下許多吟詠楠溪江山水的詩篇,開創了中國山水詩的先河。千百年來,山水詩自然得益於這裡的青山綠水。
2012年12月5日,“學習貫徹十八大,深入基層看變化——全國知名媒體記者看永嘉”活動拉開帷幕。本報等20多家媒體,深入浙江溫州永嘉縣林坑、蒼坡等楠溪江古村。探尋這裡生態村落的變遷。
楠溪江盡顯綠色生態風光
有著小橋流水人家恬靜風光的林坑村、擁有濃厚的耕讀文化底蘊的蒼坡村,保留著大量明清古民居的芙蓉村,歷經滄桑、盡顯古樸之風的麗水街,讓游人流連忘返。
記者看到,楠溪古村落以整體保存的方式進行保護,保留了古村落人居環境的原汁原味,游客既能欣賞古村落建築,了解古村落文化,也能感受楠溪江居民的生活方式。這裡的古民居建築整舊如舊,看不到那種仿古建築塗紅抹綠的二次污染。古民居依托周邊的青山、綠水、植物,給人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非常有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中央電視台編導牛興福說,古民居不是擺設,而是讓土著老百姓住在裡面。這樣游客來了才有感覺。有些古村落把老百姓遷出去就感覺沒有魂了。大家來了也覺得沒意思。
近幾年,永嘉縣委、縣政府挖掘永嘉文化底蘊和楠溪江旅游資源,打響了楠溪江文化旅游品牌。永嘉的經濟發展了,生態也得到了保護,從一個落後的山頭縣變成了一個生態縣和生態旅游縣。這裡,集奇、險、秀、美、幽於一體,聚山、水、洞、瀑、石於一身。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現代精神於一爐,構成了“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盡是春”的生態風光系列圖。
永嘉是山區,當地人不會忘記,經濟建設的發展,也讓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遠的不說,近50年來,生態就有三次大的破壞。上世紀50年代,這裡的大小樹被砍的精光;六七十年代,山上又造起了梯田,帶來大量水土流失;80年代,工業“三廢”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金山銀山要,綠水青山更不能丟。沉痛教訓使永嘉人看到了生態保護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997年,永嘉實施建設“沿江金色工業經濟帶,沿溪綠色旅游風光帶,沿山特色資源開發帶”的“三帶”戰略。
藏在深山的城市公園
詩人謝靈運吟詠過美若仙境的生態環境的永嘉,今天煥發了青春。
2003年,全縣提出創建生態示范縣。永嘉38個鄉鎮完成了生態建設規劃。其中,有4個鄉鎮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縣還創建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出台《楠溪江保潔方案》,使這裡的水環境得到了保護。在江兩岸建成42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池和二個垃圾填埋場,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大若巖鎮率先建起了大型垃圾填埋場。做到戶集、村收、鎮運,使管轄區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全縣創建了13個市級生態村和40個縣級生態村。
永嘉地處蒼山南麓,有二支山脈,一是蒼山,一是雁蕩山,全縣有404萬畝土地,林地就占了319萬畝。林木綠化率有七成,高於浙江。植物有1106種,珍稀瀕危植物達43種,有一級的銀杏、紅豆杉、水杉等六種,穿山甲、猕猴、大靈貓、金錢豹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又出現了林木中。
大若巖鎮埭頭村是千年生態古村,在開發和保護村落時,不僅對路道、綠化進行整治,還建成生活廢水處理系統和全市首個村級垃圾滲漏處理系統和溫州首個太陽能路燈村。
花坦鄉的珍溪村,首創了生活垃圾庭院自淨模式。不出家門就能再生利用,被稱作是藏在深山中的城市公園,一個個有特色的精品生態村脫穎而出。出現了人與自然相處和諧,花鳥與詩畫交相輝映的景象。美麗的環境,還造就了兩位“全國十大民間環保人物”,一個是珠岸村有陳飛成為十一屆人大代表。1990年,他自費重提菜藍子,告別白色污染。還獲得聯合國頒發的地球獎。在這個村,珠岸村贏得“中國無塑料第一村”。楊建南是該縣第十五中校長,他提出近千條關於環保的建議,被評為“年度環保十大新聞人物”。
好山好水孕育長壽之鄉
楠溪江有一種罕見的“桃花水母”。說它罕見是因為它對水環境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是清澈干淨的水質,水母便不能生存。正是多年來楠溪江的環境保護,使這裡的好山好水,能夠延年益壽。人們說,楠溪江孕育了中國長壽之鄉。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底。永嘉縣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共有21403人,占總人口的2.22%。100歲以上老人69人,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七點二。這正是永嘉綠色生態的生動寫照。
在沙頭鎮古廟村,記者一行采訪了107歲的陳永花老人。見大家來到家中,陳老奶奶不拄拐,從二樓走下,來到院子。記者個個好奇地向這位精神矍铄、行動自如的百歲老人打探長壽的秘訣。陳奶奶說:“我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飯,素食為主,偶爾吃點魚。要說長壽,還數這裡的水土好,加上有規律的作息和沒有什麼愁事。”
從陳老太的敘述中,使我們發現,永嘉人的長壽秘訣有三個,那就是生態、生產、生活。一是永嘉山好、水好、空氣好。是浙江第五大林區縣之一,有“天然氧吧”美譽。二是永嘉業盛、家盛、經濟盛。是溫州模式的典范,經濟發展更重視生態保護。三是永嘉物美、人美、心靈美。全縣已認證有機食品13個,綠色食品5個,44家農業企業通過了QS認證。此外,永嘉開展的“十大孝星”“十大媳婦”等活動,也培養了愛老敬老的人文環境。2012年6月,“中國長壽之鄉”花落永嘉,再次說明永嘉山水的養生魅力。
推薦閱讀:
古村老宅 畫盡豫南靈秀
嶺南古村落——高要坑尾村
嶺南古村落——梅州石寨村
嶺南古村落——潮州龍湖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