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道家村
日期:2016/12/14 17:52:16   編輯:古建園林 北流河,在桂東大地上由南向北流淌,河面寬闊而深邃,兩岸翠竹成林,我們溯江而上,去尋訪那一方美麗而充滿傳奇的村落。
小船在綠意盎然中逆流而上,劃過碧綠無垠的河面,倒影在水中的翠竹,在船頭掀起的漣漪中悠然劃破。而後一浪接著一浪沖向岸邊,在“啪啪啪”的拍打聲中,道家村翩然而至。
道家村,一個很有意境的名字,一個很有歷史的村落。自隋唐時代便有記載,唐初土著人窦始在石表山統治,名窦家土司,又名窦家寨。清光緒年間,曾留學日本,參加過同盟會的窦家人楊道將其改稱“道家”,一直沿用至今。
道家村地處北流河與思羅河交匯之處。作為南方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北流河是連接南洋和黃河的重要河道之一,道家村便處在這條通道上。正是因了這個緣故,道家村歷史上曾一度繁榮,歷朝歷代均在此設立驿館,接待過往官員,四方商旅必經道家村,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駐足停留。明朝大學士解缙曾寓居於此,吟下那首著名的《窦家寨》:“窦家寨前朝雨晴,思羅江內水初生。楊梅果熟春將暮,豆蔻花開鸠亂鳴。”
觸摸著河岸邊的青石古城牆,眺望平靜的河面,我仿若置身於當年的道家村:河中游船如織,一艘艘或裝滿貨物或滿載游客的船只在江面上穿行,船公的吆喝聲在熙熙攘攘中此起彼伏;碼頭上,五湖四海的人群紛至沓來;街道上,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好一派熱鬧景象。
道家村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國家4A級風景區石表山景區內,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名勝古跡也眾多,如今現存在道家村中的歷史文化遺存仍處處可見,古建築遺址如司署衙門、驿站、觀音閣、古戲台、古鹽倉、通濟橋、三代古園等等,目不睱接。其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福隆莊”了。
福隆莊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建築占地面積約3600多平方米,是由左右廂房與三進房屋組成的四合院。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洗禮,現在保存下來的僅有這三進主體建築了。整個福隆莊宏偉莊嚴,青磚瓦房,屋檐下牆頭上的精美浮雕壁畫題詞隨處可見,獨具一格,精美絕倫,無處不滲透出濃厚的中國古文化底蘊,卻不失華貴典雅之氣。
走入福隆莊,雕刻著“四知堂”3個字的牌匾懸掛於第三進的門頭之上,剛勁有力中透露出莊嚴穩重。據當地人說,這裡蘊含著一個傳奇的故事。據記載,西漢年間,官至太守的楊震,在赴任途中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嚴詞拒絕了學生送來的黃金。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後世楊姓族人將這位一生清廉、一心為民的好太守尊為他們共同的祖先,但凡楊姓族人的聚居地,均設“四知堂”作為宗祠,弘揚祖德,昭示後人。
如今,福隆莊還在,四知堂屋檐下倒置的蓮花瓣雕刻,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依然光亮如新;思羅河還在,兩岸綠竹婆娑,連綿不絕向北流淌的河水依然清澈見底。而楊公已逝!正當我滿懷感慨時,籐縣博物館李館長的一番話,讓我驚喜不已:為了深入挖掘“四知堂”蘊含的歷史廉潔文化資源,自治區、梧州市、籐縣有關部門共同籌措資金近200萬元,在此建立“四知堂”廉政教育基地。現在,福隆莊已經修繕一新,蓮花池、小廣場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各項配套工程基本竣工,這座古老的建築,正在以嶄新的面貌煥發新的力量。楊公的美德,必將如燦爛的朝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推薦閱讀:
福建寧德西埔村
梅州玉水村
龍泉雙溪口村
楠溪古村生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