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雲陽 亦峽亦景 景城交融

雲陽 亦峽亦景 景城交融

日期:2016/12/14 17:40:31      編輯:古建園林

    ,雲陽三峽梯城成功創建國家4A級風景區,雲陽縣4A級風景區數量自此達到3個。對於一個區縣而言,擁有數量如此眾多的高質量國家級風景區,在全國也並不多見,這無疑為雲陽的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既肩負著保護和涵養三峽庫區生態的責任,又承擔著帶領136萬雲陽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使命。”在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看來,雲陽作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長江三峽國際旅游帶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總目標,把生態旅游業作為全縣重要支柱產業來培育。

    在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過程中,雲陽縣堅持“亦城亦景、景城一體”的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半城生活半城景帶給雲陽的不僅是日益凸顯的旅游價值,還有當地居民不斷提升的生活品質。

    旅游產業發力打造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始終堅持“生態興縣”的雲陽,自然資源富集、人文底蘊深厚,擁有“世界奇觀”之稱的龍缸國家地質公園、镌刻千年歷史的張飛廟、美麗而文化內涵深厚的三峽梯城……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雲陽把目光投向了旅游產業。

    “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產城融合城鎮化是雲陽發展過程中所堅持的重要原則,推動旅游產業快速崛起無疑與這一原則相契合。”雲陽縣縣長覃昌德介紹,近年來,雲陽縣對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明確定位後,雲陽旅游開始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據統計顯示,2014年1-6月,雲陽縣全縣接待游客102.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8270.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94%和24.09%。其中團隊游客11.3萬人次,占全縣游客總量11%,同比增長17%。核心景區增長幅度更是喜人:龍缸景區接待游客16.9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005.5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3%和220.3%;三峽梯城景區接待游客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33%。

    雲陽旅游大數據大幅度飙升的同時,旅游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日益顯現。隨著游客數量持續增長,過夜游客數量暴增,縣內酒店、賓館、招待所等住宿接待單位爆滿,入住率高達75%,帶動住宿、餐飲等行業收入增長達17%。

    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獲利的還有當地居民。在景點登雲梯下經營小賣部的當地居民老陳感受強烈。

    “這兩年小賣部的生意是打著滾地往上翻,從上半年看,估計今年收入又要翻番了。”看著店裡絡繹不絕的游客,老陳臉上笑開了花。

    雲陽縣副縣長張定安透露,接下來雲陽將進一步深入挖掘旅游精品,優化經營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培育與上下游產業的聯動性,做大產業規模,提高雲陽旅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加快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梯城創建成功景城一體生態經濟民生齊邁進

    城既是景,景亦是城,將整座城市當著景區來建設,如此氣魄體現了雲陽發展旅游產業的決心。三峽梯城景區正是按照這一思路打造,並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

    三峽梯城的成功事實上也是雲陽景城一體這一發展思路的成功。早在舊縣城移民搬遷的時候,雲陽就已經為打造景城融合埋下了伏筆。

    雲陽是三峽移民大縣,為給新城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在移民搬遷時對新城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經過10多年雲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建設打造,成就了今天半城生活半城景的美麗雲陽。

    去年9月,在被納入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後,雲陽縣委、縣政府將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三方面相結合,在大力打造生態環境的同時,借助生態資源的優勢加速旅游產業發展,並采取切實措施改善新縣城居民的居住和休閒環境。

    “三峽梯城正是這三者的融合點。”雲陽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旅游開發中,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把城市建設成景區的戰略發展構想。將城市當景區來打造,讓游客旅游在城中,讓居民生活在景中,這對推動經濟和改善民生均有深遠意義。

    如今三峽梯城景區已經成為雲陽居民休閒和游客觀光的必到之處。景區中花、樹、石、梯、樓相得益彰,山、水、林、寺、游交映成趣。主要景點磐石城、三峽文物園、登雲梯、龍脊嶺公園等自然、歷史、人文景觀共有18處之多,對游客而言,這裡是自然資源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旅游勝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