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紫禁城“五門”

紫禁城“五門”

日期:2016/12/14 13:29:57      編輯:古建園林

  

    由奉天殿向南沿中軸線布置有五座門,依次是:一、奉天門,門屋內設御座,是皇帝每日朝見群臣裁決政務之處。門前庭院兩側東、西庑內是編寫《起居注》和《實錄》之處(前者記錄皇帝生活起居,後者記錄朝廷大事),記載典章制度的《會典》也在這裡編寫;二、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百官上朝在此門前等候,征戰班師時,則在門前舉行獻俘典禮。

    門的形式是從唐宋的門阙演化而來,在“冂”形平面的高台上建造木架建築,下通五個拱券門洞,是一座莊嚴雄偉的城門建築;三、端門,也作城門形式,但無實際用途,是禮制上所需的儀門;四、承天門,形式和端門相同,是皇城的正門,皇帝頒布诏書、最高司法機關秋天判處重囚都在門前舉行;五、大明門,是皇城的外門,門外就是市區。按照儒家對禮制的解釋,皇宮有三朝五門,“三朝”是外朝一、內朝二,或稱大朝、常朝、日朝,在明北京宮殿中就體現為外朝三殿。

    但實際使用上每日朝見主要是在奉天門舉行的,只有元旦和冬至等大朝會、皇帝生日賀禮及大宴會等才在奉天殿舉行。而華蓋、謹身兩殿僅作為召見臣下、賜宴親王、皇帝更衣等用途。“五門”就是上述從奉天門到大明門延展在1.5公裡距離上的五座門。“門”在中國古代建築中的象征意義於此可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