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唐代自然山水園

唐代自然山水園

日期:2016/12/14 17:50:32      編輯:古建園林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國富民強,文化藝術空前繁榮。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達到高峰的體現,僅據《全唐詩》所收錄,詩人達2200余人,詩歌近五萬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唐詩的內容涉及到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藝術方面,有位於河南洛陽城南的龍門石窟寺藝術,龍門山從北魏開鑿迄於唐,現存石窟1852個,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莫高窟(敦煌石窟、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現尚存四至十四世紀壁畫和雕塑的洞窟492個,其中尤以隋唐時期為最多。它不僅是瑰麗的藝術寶庫,也是當時某些社會風貌的寫照。

    在繪畫方面,閻立本、閻立德兄弟為隋唐間著名的藝術家,繪有反映漢藏友好關系的《步辇圖》等。擅長繪山水畫的李思訓、畫佛道人物的吳道子等。書法方面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柳公權,筆畫清勁遒美,人稱“柳體”。

    這一時期的園林也大為發展。北宋時期的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中提到,唐貞觀開元年間,公卿貴戚在東都洛陽建造的邸園,總數就有一千多處,足見當時園林發展的盛況。唐朝文人畫家以風雅高潔自居,多自建園林,並將詩情畫意融貫於園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園林趣味。說園林是待,但它是立體的詩;說園林是畫,但它是流動的畫。

    中國園林從仿寫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煉,進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國古典園林發展形成為寫意山水園階段。如白居易、王維等都是當時的代表人物。後因五代十國的戰亂,池塘竹樹被兵車蹂躏,皆廢而為丘壑,高亭大榭也都為煙火焚燎化為灰燼,唐代洛陽的園林藝術可以說是“與唐共滅而俱亡”了。

    王維(公元700~760年)知音律,善繪畫,愛佛理,以詩和山水畫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和畫家,晚年在陝西藍田縣南終南山下作辋川別業。據《唐書》載:“維別墅在辋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歌湖,竹裡館,茱萸汴,辛夷塢”。《山中與裴迪書》中有:北泺玄霸,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網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水,明滅林外。深蒼寒犬,吠聲如豹。……步厭經,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卷山可望。輕倏出水,白鷗驕翼。這種入畫的描繪再從《辋川集》的詩句中,更可體會到王維別業的詩情畫意了。


    華子岡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怅情何極。”等詩句,說明園林建築建在山嶺起伏,樹木蔥郁的岡巒環抱中的惘川山谷,隱露相合,是王維很得意的好居處了。在文杏館一景有“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用文杏木作棟梁,香茅草鋪屋頂的文杏館是山野茅廬的構築,更富山野趣味了。

    另外還有以樹木綠化題名的辛夷塢、漆園、椒園等。雖然惘川別業今已不復存,但但從題名和詩情來看,辋川別業是有湖水之勝的天然山地園,別業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未必勝過南方,但由於在造園中吸取了詩情畫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構成湖光山色與園林相結合的園林勝景。再加上有詩人的著力描繪,使得辋川別業處處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猶如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卷,淡雅超逸,耐人尋味,既有自然情趣,又有詩情畫意。

    一代詩人白居易也像王維一樣,游廬山時被自然景觀所吸引,營建了廬山草堂。堂前有平地廣十丈,中為平台,台前有方池,廣二十丈,環弛多山竹野卉,池中種植有白蓮,亦養殖白魚。由台往南行,可抵達石門澗,夾澗有古松老林,林下多灌叢蘿。草堂北五丈,依原來的層崖,堆疊山石嵌空,上有雜木異草,四時一色。草堂東有瀑布,草堂西依北崖用剖竹架空、引崖上泉水,自檐下注,猶如飛泉。草堂附近四季景色,春有杜鵑花,夏有潺潺門前溪水和藍天白雲,秋有月,冬有雪。陰暗、顯晦、晨昏,千變萬化各有異景,猶如多變的水墨畫了。

    唐朝所建著名園林之一是華清官,至今保存比較完整。它位於陝西臨潼縣,離西安東約王十公裡的骊山之麓,以骊山腳下湧出的溫泉得天獨厚,和以楊貴妃賜華清池的艷事而聞名於世。華清官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我國早期出現的自然山水園林的藝術特色,隨地勢高下曲折而築,是因地制宜的造園佳例。這裡青松翠柏遍巖滿谷,風光十分秀麗。綠蔭叢中,隱現著亭、台、軒、榭、樓、閣,高低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登上望京樓,還可遠眺近覽,遠望山形,猶如骊馬,故名“骊山”。造園家利用骊山起伏多變的地形布置園林建築,大殿小閣鱗次栉比,樓台亭謝相連,奇樹異花點綴其間,風光十分秀麗。尤其當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猶如給青秀山嶺抹上一片金色,更加神奇絢麗。所謂“骊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宮苑中的華清溫泉,發現於三千年前的西周。從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宮起,成為秦、漢、唐代帝王游樂沐浴的離宮別苑,其中尤以盛唐時修建的華清宮建築群規模最大。當年唐太宗利用溫泉水建溫泉宮,至唐玄宗時改為華清宮,並利用泉水建成華清池。水面有分有聚,以聚為主,則給人以池水漫漫,清澈開朗,深邃莫測之感;以分為主,則產生虛實對比,萦徊曲折,無限幽深之意境。

    這裡春天山花爛漫,重巒疊翠。入夏,一池湖水,凝碧濃綠,涼爽宜人;秋日,楓松相映,燦若明霞;隆冬時節,白雪銀妝,嬌娆迷人。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四時景色各異。

    華清官本身是一宮城,占地二千平方米,其形方整,由宮殿、亭閣、回廊組成。宮殿座北面南,為高台建築。進華清宮西門,就是九龍湯,堤上排列著九條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石龍。出九龍湯南小門,東行百余米,有著名阿房宮遺址和貴妃池。在貴妃池南面不遠處,山勢陡峻,攀緩而上,可見平地一片。據說,這裡曾是唐代長生殿遺址,“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也即是詩人白居易在著名的長詩《長恨歌》裡所寫的唐玄宗和楊貴把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地方。園林與傳說,文化歷史相結合、而使得華清宮這一園林藝術而著名,人游其中,叫人頓生懷古之幽思。

    除華清宮、長生殿外,還有朝元閣、集靈台、宜春亭、芙蓉園、斗雞殿等組成一個規模較大的官苑,專供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等宮室權貴們奢侈享樂,悠游林泉。

    華清池僅是華清宮城中的一部分,隨著歲月的流逝,歷盡滄桑,唐代宮室雖然多已廢棄,而天然的溫泉依然長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