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一巷——珠玑巷
日期:2016/12/14 17:44:21   編輯:古建園林 珠玑古巷位於南雄市北9公裡,原名敬宗巷。珠玑巷是一個具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的古巷,得名於唐敬宗年間,是廣東省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它北起鳳凰橋,南至驷馬橋,全長1500多米,路面寬4米多,全部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兩旁民宅祠堂、店鋪商號鱗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樸清悠。巷內有古樓、古塔、古榕、古橋等古跡。古驿道穿巷而過,巷內三座門樓為清初所建。南門內一座元代胡妃塔。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一帶主要族姓的祖居,現巷內有居民20多姓,320多戶,1400多人。這裡民俗古樸,民情淳厚。
珠玑巷歷史
唐代張九齡奉诏開鑿梅關,梅關驿道成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陸上孔道。從此,位於梅關古驿道上的珠玑巷,經過數代先民開發,成為一個休養生息的富庶之地。後因避胡貴妃之禍和元兵洗劫,曾經數度南遷,珠玑巷變得冷落蕭條。元明時期,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珠玑古巷又曾一度繁華。“長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觀風感黍離。編戶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就是當年珠玑巷生動而真切的寫照。清乾隆年間,珠玑巷人致力重現古巷昔日的風貌。
特色景觀
胡妃塔
這是廣東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建於1350年。塔高3.5米,七層八角,由17塊精雕細刻的紅砂巖砌成。塔旁有一古井,傳說當年胡妃就是投此井自盡。
三大門樓
三個門樓分別在巷的北、中、南端。北門樓(珠玑街門樓)位於珠玑巷北端,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早塌。中門樓(珠玑樓)位於珠玑巷中段,原為翔鳳坊之樓,早塌,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石匾題名“珠玑樓”。門樓中心有一長方形青石匾,刻有“珠玑古巷,吾家故鄉”8個大字,落款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第三師副師長蒙志,民國十八年二月中瀚。”南門樓位於珠玑巷南端,清代乾隆年間建,拱門上有民國16年(1927)重修時鑲的石匾,上刻"珠玑古巷"四字。
捨利石塔
珠玑巷內有一座特別的元代捨利石塔,立於珠玑巷中門樓北約50米處的古井上。石塔為平面八角形,7層,實心,用紅色砂質巖雕刻,壘疊而成。通高3.36米,基層直徑1.2米,高24厘米。柱上刻有“四大天王”浮雕,塔頂為寶葫蘆,造型奇特,佛像栩栩如生。
推薦閱讀:
200多年的清朝老宅子只能拆了?
延陵舊家
凌晨突發大火 南昌一百年老宅化成灰燼
五座百年老宅移建延邊朝鮮族民俗風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