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別有洞天粵北佛教勝地丹霞山

別有洞天粵北佛教勝地丹霞山

日期:2016/12/14 17:55:50      編輯:古建園林

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廣東仁化縣城南8公裡處,原名長老寨。向以“奇、險、美”著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巖由紅砂巖構成,“色渥如丹,燦若明霞”,故名丹霞,是觀光避暑的勝地。

    丹霞山山勢綿亘,峰巒陡峭,紅巖丹壁,秀麗的錦江萦繞山麓。遠看山峰聳立,蜿蜓變化,其形似船。由龍尾登山,寶珠峰峙其左,海螺峰居其中,長老峰立其前。海螺峰為諸峰之首,凌霄摩天,獨出雲表。全山風景分上中下三層,各具特色,自古迄今吸引無數游人登臨攬勝,無怪人們艷稱“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廣東一丹霞”。

丹霞山


    別有洞天的石窟寺——錦石巖

    丹霞山下層風景有夢覺關、幽洞通天、噴玉泉、一線天和錦石巖等。其中以錦石巖最為著名,它是丹霞山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據記載,殘唐五代時即有僧伽憩息於此。至北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法雲居士來到這裡,見此奇峰怪石,美不勝收,頓起“半生都在夢中,今日始覺清虛”的感歎,遂於此建庵隱居。明代增塑五百羅漢和觀音像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修十八羅漢。“文革”中佛像盡毀,令人不勝感慨。1980年以來,見成、昌慈等尼師重返錦石巖,節衣縮食,慘淡經營,克服重重困難,建殿塑像,鑿石鋪路,經過幾年努力,使錦石巖煥然一新。

    錦石巖佛殿僧房建於峭壁斷巖中,為一天然石窟寺。因窟內石壁有“石龍”橫跨頂巖,鱗甲宛然,色彩鮮艷,且四時變色,為窟中一大奇景,故名錦石巖。巖上有南宋趙汝來所題“錦巖”二字,大五尺許。石窟呈S形,七佛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建築,背倚巖壁依次排列,由山門至大雄寶殿沿巖壁鋪石路,長約百余米。各殿均依巖而設,進深不等,其中以觀音殿為最大,可容千人。殿內塑有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像,其形各異,維妙維肖。大雄寶殿兩邊塑有十八羅漢,形象生動,呼之欲應。著名的錦巖“石龍”即在此殿巖壁上。巖外有飛泉,人稱馬浘泉。自百丈懸崖,凌空飄灑,簌簌作聲,在陽光照耀下,若玉珠紛陳、彩雲缭繞。自然界的風聲、水聲,尼眾們二時課誦的梵呗之聲,交相融會,宛如天樂鳴空,給錦石巖籠上一層神聖的氛圍。每座殿前及過道上均砌有欄桿,憑欄遠眺清湛的錦江宛若玉龍盤繞於群山之間,“群象過河”、“五女攔江”、“姐妹峰”諸景歷歷在目,朝晖夕照,氣象萬千,堪稱人間仙境。明代胡居安詩雲:“錦巖歷歷多仙子,不亞蓬瀛景物晖。”游人到此,無不起世外桃源之想。

推薦閱讀:

觀音道場 聖境普陀 興衰榮辱與成敗

福如東海 壽比衡山——佛教聖地南岳衡山

安慶城區古建築消防安全隱患多

安徽當塗凌雲塔百年重建竣工


丹霞山別傳寺


    人間淨土別傳寺

    中層風景區以別傳古剎為中心。該寺為清初愛國高僧澹歸禅師創建。其師天然和尚曾說法於此。寺院建築玲珑莊嚴,曾住眾千余人,其規模之大,堪與南華、雲門媲美,清乾隆及民國年間,曾兩次被焚,並相繼重修。

    澹歸名今釋,俗姓金,名堡,字道隱,浙江仁和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進士。當時他對明朝的腐敗極為不滿。明亡後,深懷失國之痛。不久即入廣州海幢寺為僧,禮函罡禅師為師。於康熙元年(1662)49歲時到丹霞山營建別傳寺,住持十多年,逝於浙江平湖,終年67歲。門徒將其遺骨迎回丹霞山,葬於海螺峰下,建有別傳寺開山澹歸和尚墓塔。

    澹歸禅師道風高邁,愛國情深,著有《遍行堂正續集》等書行世。集中《上函罡大師》詩雲:

    怅望湖州未敢歸,故園楊柳欲依依;

    忍看國破先離俗,但道親存便返扉。

    萬裡飄蓬雙布履,十年回首一僧衣。

    悲歡話盡寒山在,殘雪孤峰映晚晖。

    讀其詩,想見其為人。

    十年浩劫,別傳寺損毀殆盡,只有“丹霞”、“到此隱心”、“法海慈航”、“誕先登”、“禅林第一”、“紅塵不到”、“赤城千仞”等石刻殘存於山門前石壁之上。1980年,年逾古稀的本煥老和尚來到這野草叢生的別傳寺,面對一片殘垣斷壁,不覺潸然淚下。於是立大誓願,主持修復。經數年努力,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禅堂、念佛堂、三聖殿、觀音堂、菩提精捨、客堂、齋堂、老人堂以及僧捨、客房等十余座建築。紅垣黃瓦,斗拱飛檐,古樸而莊嚴。全寺背靠懸崖,面對雲海,姐妹峰、童子拜觀音、茶壺峰、朝天龍諸峰隱顯其間,雲蒸霞蔚,暮鼓晨鐘,真乃人間淨土。

    1986年春節期間,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來訪丹霞,賦七律《丹霞山寺贈本煥和上》雲:

    群峰羅立似兒孫,高坐丹霞一寺尊。

    定力能經滄海換,叢林尚有典型存。

    一爐柏子參禅味,七碗松濤覓夢痕。

    未得遍行堂集看,願將半偈鎮山門。

    別傳寺現住有數十位僧人,他們在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的同時,每天都要接待眾多的香客和游人,為旅游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寺院附近有“玉池倒影”,水清如鏡;“鴛鴦樹”,兩枝相連形同一體;“龍盤翠竹”,青蔥悅目;“雙池碧荷”,花香迷人。此外還有維摩台、天然巖等名勝。

    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攬勝

    從別傳寺右側,沿小道過通天峽,登上“丹梯鐵索”,即到達上層風景區。區內長老、海螺、寶珠三峰並峙,巍然壯觀。

    長老峰形似一長須老人,面如滿月,萬木蔥茏,山霧蒸騰,似舉趾欲動。峰頂建有觀日亭,每遇晴日,游客們天不亮即來到這裡觀日出奇景。那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射出萬道霞光,撫摩群峰,給大地帶來無限生機。正是:“金輪噴薄照千峰,霧海霞浮幻化紅。碧樹生花迷眼亂,此身端似在瑤宮”。

    海螺峰居長老峰之右,山頂原有的七級浮圖已毀圮大半。1986年,本煥老和尚命筆者籌資重修。整座塔均以紅石砌成,呈正方形,四面雕有佛像。外圍砌以欄桿,镌有花草人物等,形象十分逼真。海螺峰東側向下,有大明巖,旁連龍王閣,前面有一水池,是明末官員李永茂在此隱居時修的石浮泉。西面有幾個巖洞。其中一個建有澹歸和尚捨利塔,是1987年重修的,環境清幽。寶珠峰上有虹橋擁翠、松濤風聲、龍王泉、舵石朝曦諸名勝,各具特色。

    丹霞山山勢巍峨,森林茂密,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梵宮寶殿,引人入勝。近十余年,上中下三層風景區得到進一步開發建設。它作為著名的避暑勝地和佛教禅修道場,有越來越多的游人和佛教徒莅臨參訪。

推薦閱讀:

觀音道場 聖境普陀 興衰榮辱與成敗

福如東海 壽比衡山——佛教聖地南岳衡山

安慶城區古建築消防安全隱患多

安徽當塗凌雲塔百年重建竣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