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缙巖下村的美麗綻放
日期:2016/12/14 17:42:30   編輯:古建園林 秋高氣爽之日,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向壺鎮巖下村進發。一路上,但見峰巒疊嶂,清澗幽谷,宛如進入了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未從沉醉中醒來,眼前已是豁然開朗。
環顧四周,巖下村如鑲嵌在林海與翠竹之中的一塊碧玉,村內山水交融,尤其耀眼的是別具一格的清一色石頭民房,村內民房建築典雅古樸,整體布局錯落有致,具有300年歷史的朱氏宗祠、承載200年民居文化的四合院、村口百年歷史的石拱橋,使得巖下村具有強烈的山區景觀特征和特色。正是這樣的別樣景色,使得巖下村成為原生態藝術寫生基地,更讓巖下村於去年贏得了麗水市首批“美麗鄉村”示范村的榮譽稱號。
巖下村位於缙雲壺鎮鎮的東面,距壺鎮鎮15公裡。村莊座落於北括蒼山山腰的丘間平畈,海拔600米,村捨呈點狀散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以石頭為主的古民居建築風格村落。全村共有農戶278戶,總人口670人,有耕地面積344畝,山林面積4000多畝。村效益農業以水蜜桃、高山茭白和毛竹產業為主,全村還有三分之一村民外出務工、做生意。2011年巖下村村民人均收入為8000元,高於全鎮平均水平。
打造“宜居”環境
巖下村地理位置獨特,天然景觀資源豐富,石頭村文化、農耕文化氣息濃厚,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1年,巖下村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工作。“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巖下村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創建熱情高漲,創建工作如火如荼展開。”巖下村村支書朱光強告訴記者。
巖下村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為突破口,在全村掀起了村莊整治的熱潮。在村莊整治之初,巖下村就十分重視村莊的科學規劃。為保護村莊石頭古建築群,提高村民生活環境,發揮旅游在新農村景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巖下村專門委托杭州金點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建設規劃設計,並按規劃進行建設。
“在村莊整治的過程中,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記得村裡在鋪設污水管道時,有一段30米的管道需從一位80多歲高齡老人呂蘭興家的水田通過,老人二話沒說欣然接受,這讓我們深受感動。”村民主任朱連根說。
通過村莊整治,巖下村實現了500米的村主干道道路石子硬化;全村通自來水;河道淨化整潔,水體清澈;共改造危舊房農房63戶,改造面積1580平方米;更是實現了“五線(電線、電信、電話、網絡、廣播)落地”。
如今,巖下村拆除了80多口露天糞缸,建起了石頭公廁;鋪設污水管道2000米;建成了600平方米的特色文體廣場;建垃圾收集房2座,購置垃圾箱30只,添保潔員3名,建立《巖下村衛生管理公約》,健全了長效管護機制,優美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初步形成。
調整“宜業”結構
“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巖下村原本是一個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小山村,種植的品種小而全,具有典型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特色。借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的春風,巖下村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高山蔬菜和水果產業,並立足村裡的毛竹資源,發展毛竹產業。
“現在,我們村有水蜜桃基地600畝,高山茭白280畝,毛竹林2000多畝。”村支委朱小華自豪地告訴記者。去年,巖下村僅水蜜桃一項收入80多萬元,高山茭白收入280萬元,毛竹收入20萬元。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畝產值從原來的1600元提高到8500元。
“我們巖下村如今還實現了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村支書朱光強如是說。巖下村農村勞動力原來基本上是從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第一產業。近年來,巖下村農民的經營模式發生了變化,他們忙時種田,閒時外出打工、經商、開浴室。實現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全面發展。現在,巖下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普遍提高,從原來的2800元增加到8000元。
同時,巖下村依托本村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景觀資源,做足石頭村文化、農耕文化文章。通過亮出石頭村的品牌,大力發展旅游業。錯落有致的石頭古建築群、古樸的朱氏宗祠、古老的農村四合院等金字招牌,為巖下村贏得了“原生態藝術寫生基地”、“特色旅游村”等稱號。去年夏秋兩季,巖下村接待了不少觀光旅游的各地游客,“農家樂”應運而生。巖下村農家樂業主章俊愛告訴記者,她以前一直在壺鎮的工廠務工,近年來看到村裡的發展變化,就回鄉辦起了農家樂。“雖然目前農家樂的生意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隨著巖下村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我相信農家樂的生意會越來越紅火的。”章俊愛坦言。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開發旅游、發展農家樂將成為巖下村村民最有潛力的收入增長點。
促鄉風文明提升幸福指數
隨著“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的深入,巖下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我們巖下村村務管理民主。村級組織工作規則健全,村級重大事項決策程序規范,村務公開制度健全。”村干部介紹道。據了解,巖下村建有櫥窗式的《黨務公開欄》和《村務公開欄》,村級財務公開每年都在四次以上,重大財務事項和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到隨時公開。
如今,巖下村農民的綜合素質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自覺性普遍增強,育齡夫婦婚齡青年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巖下村還有《村規民約》等一系列自治制度,村干部嚴格自律,率先示范,全村做到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不賭博酗酒、不參與迷信活動等,文明水平不斷提升。一個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良好的文明鄉風撲面而來。
隨著良好文明鄉風的形成,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越發豐富多彩。村裡利用文明櫥窗、有線廣播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知識宣傳。組織健身操、唱紅歌等比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美好情操。“6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是村民健身休憩的好場所。現在,只要天氣晴好,晚上就會有不少婦女集中在廣場跳廣場舞,可熱鬧了。”村民主任朱連根說。不僅如此,村裡的圖書室、老年活動中心都成了村民文化娛樂的好去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五,是巖下村“朱相公”後裔的傳統節日,那一天,村民們會載歌載舞,表演扭秧歌、銅錢鞭、花鼓、腰鼓等節目,還會請戲班做整台戲,很是熱鬧。
“雖然目前村裡正遭遇著發展與保護的瓶頸,讓我們村雙委深感責任重大,但我們會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宜之路。接下來,我們巖下村還將發展300畝的香榧基地,在村口建設特色綠化區,重點做好旅游文章。”村支書朱光強對未來信心滿滿。
推薦閱讀:
神秘的四川理縣桃坪羌寨
台州臨海古城
山西祁縣昭馀古城
河北最美八大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