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江西上猶縣園村

江西上猶縣園村

日期:2016/12/14 17:41:52      編輯:古建園林

園村民居一角

園村民居一角

    園村位於上猶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8公裡,毗鄰山靈水秀的陡水湖。全村成圓形狀,故名園村。在該村口山頂可一覽村莊全貌,園村地形似茶壺:主村像茶壺肚,九曲河如茶壺頸,東坑似茶壺柄。

    園村客家文化底蘊豐厚,當地的客家古民居已修繕一新,客家姓氏門匾得到了保護性維修,村莊各個角落分布著20幅客家漫畫,數百年散落在園村民間的200個客家故事及近千句客家諺語已收集整理歸檔,東坑傳承千年的傳統古法造紙可觀賞體驗……漫步園村,仿佛步入客家文化之旅,感受著園村客家人的智慧和濃厚的客家氣息。

    梅水園村的傳統文化可以理解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也是客家人傳統美德。早在道光年間,園村水口的黃姓與吉姓合買房屋一棟,此屋依廳堂直出各半,黃姓住左片,吉姓住右片。門前有農田一丘,也是黃、吉兩姓各半,此田沒有田長、田堪,兩邊只有中椿為界。莳田時你讓一尺,我讓一分,後代人從未爭執過。兩姓人共住一棟屋,共耕一丘田,長期和睦相處,親如手足,得到其他姓氏的稱贊。每年春節過後,不同姓氏都會聚集在一起,學拳術,舞龍獅,吹箫彈奏,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客家門匾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一種客家民間文化藝術,相傳源於中原河洛文化的發展,從古到今,在客家民居建築上十分流行。不論上屋下屋,園村每幢古民居的門楣上都有一塊四周繡著花邊,中間鑲嵌四個光輝奪目大字的橫匾,如“越國流芳”“清白傳家”“文范遺風”等,仔細品讀,耐人尋味。如“知言遺籍”是春秋時期楚國鐘子期與俞伯牙鳴琴知音結友的故事;“三省遺風”是指儒家宗聖曾子每日自我反省;“百忍世第”是唐朝宰相張九齡的模范事跡;“清白傳家”是東漢名臣楊震做官時兩袖清風,清白為官,不為兒孫謀財的寓意。

    客家門匾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塊門匾都記載著一段歷史,並隨著家族的繁衍而世代相傳。園村客家門匾多樣而集中,具有“客家門匾第一村”之美譽。園村針對客家人群居特點,保留並改造一批土木結構民居,對磚混結構的民居按客家古典風格進行改造,打造具有典型客家古建築文化風格的粉牆黛瓦古民居。

    “手拿香燭拜四方,多謝茶神送吉祥,保佑茶樹年年發,茶農生活更順當。”每到春上茶園開園時,園村都會隆重舉行祭拜茶神儀式,客家味十足的《請茶神》回蕩在如詩如畫的園村茶山間。此時,男女老少齊上山,擺供品、點香燭、燃鞭炮、誦詩詞,用民間獨特的祭拜方式,在茶園山頂擺開陣容,一起祭拜茶神。如今,這種祭拜茶神的儀式更多的是被作為一種文化保存下來。

    在園村東坑造紙坊,保留著最古老、最完整的土法造紙,從取材、浸泡、踩踏、攪拌,到入聯、壓水、刷平、焙干的八道工序,可以感受到傳統的手工造紙的復雜和艱辛。園村對“千年造紙作坊”進行重點保護,深入挖掘,把土法造紙的八道工序一一整理,讓客家祖先的傳統智慧不至於沒落,讓古法造紙文化在園村得到傳承和保留。

    如今的園村,已在茶山開通游步古道,吸引游客到茶山山頂一覽園村全景。而黛瓦白牆的客家民居,源遠流長的客家門匾,古老的手工造紙作坊,讓游客觀賞茶園的同時,一並感受到園村厚重的人文歷史。園村,正日益成為感受客家鄉土文化、體驗千年傳統古法造紙、品嘗客家美食的好去處。

推薦閱讀:

永康厚吳村 春色已過頹牆來

安徽靈山古村落

永嘉嶼北古村

俄羅斯古城烏格裡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