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新八景大觀古韻領風騷
日期:2016/12/14 17:43:24   編輯:古建園林大觀園古色古香、優雅別致
四裡山赤霞晨晖
“市中新八景”評選活動自去年8月31日啟動以來,經過前期組織發動、廣泛宣傳,各街鎮、景區及市民積極向組委會選送候選景觀,評選組委會經過匯總、整理,並經過專家研討、論證,最終形成了"市中新八景"景觀名單,分別為:赤霞晨晖、商埠風韻、大觀聽曲、高泉流潔、趵源戲水、夏峪清風、古寺望月、殷林棲鳳。
赤霞晨晖
英雄山風景區位於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古稱赤霞嶺,又名四裡山,東起玉函路,西至英雄山路,南含七裡山,北到馬鞍山,風光秀麗、林相豐富、空氣清新,是名副其實的城中山,是集觀光、休閒、健身、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游覽區。山下的文化市場被譽為全國四大文化市場之一,是全國各地的收藏者、客商和游人尋覓幾千年的歷史風物,觸摸濟南人千年文化氣脈的必到之處。正所謂"蒼松翠柏掩忠骨,赤霞燦爛映盛世"。
商埠古韻
位於市中區的自開商埠區,是華北重要的商業集散地,有瑞蚨祥綢布店、宏濟堂西號、阜成信花行、便宜坊等著名商號。老商埠區域內,有文物保護單位14處,德式、英式、日式及中西合璧的多樣建築風格並存,老字號與洋行並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和商業文化。如今,市中區將以"老建築延續城市精神、以新規劃引導生活方式"的規劃理念,將老商埠這一區域通過商業、旅游與開埠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百年商埠、品質市中",文化品牌,弘揚"開風氣之先、創至善至業"市中精神,把市中區建設成為展示百年商埠風貌、彰顯商埠文化魅力、傳承歷史文脈的文化傳承區。
高泉流潔
高泉流潔斗母泉,曾名窦姑泉,藏於市中區南外環興隆街道辦事處的斗母泉村一處山崖畔,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中海拔最高的泉。崇祯、乾隆《歷城縣志》和道光《濟南府志》均有記載,清代《七十二泉記》中稱"窦姑泉"。泉池修建於清代初期,後在康熙十五年重新修葺。旺季時泉水自巖壁巖孔流出,匯落方池,晶瑩碧透,清冽甘美。傳說飲此泉水後能"治病保健",而泉池周圍"百米之內無蟲"更是一個奇跡。泉池上方有濟南市最大的連根同生的車梁木和刺楸,已有500年樹齡,為濟南市重點保護的古樹,形成古廟、古泉、古樹並存的景觀。
大觀聽曲
大觀園建於1932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景觀與芙蓉街老區遙相呼應,成為新濟南中優雅別致的"老濟南"。1943年創辦的晨光茶社,更是提高了大觀園的"文化味",使大觀園成了濟南一個遠近聞名的品牌。現如今的大觀園,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基礎上,沿襲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等古建築風格建成灰瓦白牆、飛檐斗拱的老商埠特色。進入大觀園,花鼓琵琶聲裡,也能感受出時光流轉、人世滄桑的商海沉浮之慨。大觀園的決策者以其豐富的文化底蘊為依托,走"以文興商、以文活商、以文促商"的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特色大觀、傳統大觀、人文大觀。大觀園正在成為繼泉城濟南三大名勝之後的又一張特色旅游"名片"。
殷林棲鳳
鳳凰山位於市中區陡溝街道辦事處殷家林村北頭,從遠處看,猶如一只正欲展翅的鳳凰來棲,故由此得名鳳凰山。該山南麓山腳開闊地上有座閣老古墓,呈四方形、高約兩米,石砌台基,四周漢白玉石欄,墓頂蒼松籠罩,明代內閣大學士殷士儋就葬於此。殷士儋(1522~1581),字正甫,又字棠川,其敢於進谏,剛直不阿,反對侵略,勵精圖治。因官至內閣大學士(宰相),時人稱其為"殷閣老",後人稱其墓為"閣老墓",現為第三批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趵源戲水
玉符河上接臥虎山水庫,下與小清河交匯,從東到西橫貫黨家南部山區,河道蜿蜒曲折,河水、卵石相映成趣,樹木、花草沿河蔓生,魚兒跳躍,野趣十足。是濟南泉水的補給源頭之一,是天然的垂釣場。玉符河以自然景觀為主、人造景觀為輔,並盡量使人造景觀融於自然景觀之中,形成山水相依,水流潺潺,草木蔥綠,魚躍莺飛的風光。
古寺望月
清真南大寺座落在市中區永長街南首,融合了中西建築文化的大型伊斯蘭建築群,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濟南是最古老、最宏大、最完整的清真寺建築群體。大寺整個建築群體,西高東低依地勢而建,以照壁、邦克樓、望月樓、禮拜大殿為一條中軸線,兩邊為對稱的沐浴室、多功能會議室、教長室和貴賓室。穿過望月樓,巍峨的禮拜大殿拾級而上,殿內有大木隔扇十二個,巨型圓窗四個,均為木雕頭棂的《古蘭經》文。
夏峪清風
景區位於市中區興隆街道礦村東北方向約2公裡處,山壑連綿,溝峪狹長,有參天的古樹,清澈的泉群,佛教古跡眾多。隋文帝建立的"般若寺"藏身於佛峪的林木蔥郁之中。寺院內,有一數米高的摩崖,崖頂外伸,狀如重檐,崖上刻有隋唐風格的雕像20余尊和《大唐金剛之會碑》、明清時代的大字題刻石刻30余則。摩崖下有座清代四柱三樓式木結構彩坊,至今保持完好。從般若寺舉目北望,可見懸崖上山泉隙流,匯成一條條長長的瀑布。每年夏秋,懸流十丈;寒冬臘月,冰簾垂掛。水流沿石階三迭而下,如紗如練,飄渺而去,匯成西潭,人們稱之為林汲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推薦閱讀:
兩會:歷史名城建設寧留白不留遺憾
開縣溫泉鎮被評為重慶歷史文化名鎮
福建山重走出“深閨”的千年古村
兩會:古蜀道古建年久失修 坎兒井生存面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