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印山台懸崖上的古城堡

印山台懸崖上的古城堡

日期:2016/12/14 17:51:17      編輯:古建園林

                               呂洞山神霧中尋

    印山台,現名印山村,坐落在保靖縣葫蘆鎮東北側,一個真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且風景別樣的高山村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堡。

    《永順府志》雲:“印山台,縣東南七十五裡,山形如印,高壓群峰,俯視苗呰,如可指數。即葫蘆呰汛駐防處”(見《永順府志·卷之二·山水續編》)。簡而言之,即大山如印也。

    從正面遠眺印山台,村寨懸掛在一绺由十余裡長數百米高絕壁撐起的凹凸有致的台地之上。絕壁橫中自成棧道,當地人把棧道叫做二層巖,長約三裡,寬的地段可跑小車。村寨的背靠是錯落有致、連綿橫亘的群峰,當地人稱之為筆架山。

    印山台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渾厚,是南方長城遺跡保留得較好的最北段的一個高山古城堡,是明清時期朝廷圍困湘西苗民的重要軍事防御系統。其城由青石城牆圍成方形,設有東門、西門和北門。城內大道為青石板鋪就,當地人稱城內為上街,稱西城外為下街。古城堡後面的高山頂上,有由青石壘成的碉堡,古城之外的東邊要地和西邊要地各設有一大型哨卡。至今石雕的殘磊,哨卡的窺眼,青石城牆等遺跡仍歷歷在目。“嘉慶二年,弁兵七十名。”(見《保靖縣志·武備》)。據考證,當年,印山台設有營盤和一個千總衙門,駐扎著72個常備軍和百余名“有事則戰,無事則耕”的屯墾丁夫。如今,鼓角爭鳴已經遠去,天上之城的絢麗已經退色,但是,許多扎根在古碉石磊裡的故事、演繹在古城牆頭的傳說、深藏在哨卡窺眼的舊聞還依然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與此同時,佛教、道教也在這裡相容而生。高腔戲、陽戲、花燈戲在這裡演繹了兩百多年。印山台的人還特別喜歡唱山歌,尤其是“坡頭腔”,老少皆宜,特色鮮明。

    印山台悠久的歷史文化韻味香濃,耐人回味。它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心曠神怡,陶然輕醺。

    寨前絕壁之邊沿,是各種古老的參天大樹。這些參天大樹交枝錯葉,肩並肩,手挽手,結成一堵堅實的綠色城牆,頂風冒雪護衛著村寨,自成一景。寨內桃李梨櫻,花香果碩。尤其是春夏之際,景色頗為宜人。 
    站在寨前突出的台地上,極目遠望,方圓百裡盡收眼底,讓人真正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深邃意境。要是在久雨初晴的早晨,站在這些台地上觀日出看霧海,更是壯美無比。

 

    高山有好水!印山台坐落在絕壁之上群峰之下,境內東西長不過六七公裡,最寬處不過三四公裡。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狹長的山嶺上,有著無數眼的山泉。其水,是一大奇觀!也是一個謎!

    村西頭山腰間有一天潭,當地人把它叫做“龍洞天潭”。潭頭至潭尾,長約400來米,呈橢圓,如一顆碩大的翠桃,沉澱在山間。那翡翠般的綠水,似乎是用手就可以把它一坨坨摳起來。

    離“龍洞天潭”百來米外的一個小山凹裡,還有一個小天潭。小天潭緊挨著村西頭那個哨卡遺址。

    村東有平湖,村西有天潭,可謂巧奪天工,相映成趣。

    印山台,一個掛在懸崖絕壁上的古老村寨。歷史人文、自然山水在這裡完美融合,得天地厚愛,一個村莊因此美輪美奂,迷倒眾生……


                              東門依舊迎斜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