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藝術園林傑作——留園

藝術園林傑作——留園

日期:2016/12/14 17:13:12      編輯:古建園林

    那時這園子還不叫留園,人稱東園。園主人是蘇州人徐泰時。他41歲時考中進士,因修建慈寧宮有功由工部營繕司主事升任為營繕司郎中,後加銜光祿寺少卿,主持修建萬歷壽宮,很得皇帝的歡心,但卻因為得罪上司和遭人嫉妒而莫名其妙丟了官。

    於是郁悶的徐泰時回到家鄉,“一切不問戶外事”,專心致志在蘇州阊門外相土治園,廣搜奇石,終於造好了東、西兩座園子。東園就是留園的前身,西園之後成為蘇州城內第一大叢林——西園戒幢律寺。

    那些山水回廊讓徐泰時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於是整日裡呼朋喚友,以歌舞酒觞為樂。

    那時的留園,一度成為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地方官員亦常進園游賞吟詠。長洲縣令江盈科為園中之堂題名“後樂”,曾作《後樂堂記》。吳縣縣令袁宏道亦撰《園亭紀略》,稱其園“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石屏為周秉忠所堆,高三丈,闊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了無斷續痕跡,真妙手也。”文中特別提到“堂側有壟甚高,多古木。壟上太湖石一座名瑞雲峰,高三丈馀,妍巧甲於江南。”

    這塊了不得的瑞雲峰沒能留在留園,而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為迎候皇帝南巡被移到了織造府行宮,即今日之蘇州第十中學西花園。

    瑞雲峰無緣留園,但石頭與留園的緣分從未斷過。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蘇州吳縣東山人氏劉恕買下這花園,花了五年時間修葺擴建,取名寒碧莊。

    寒碧莊除了有當時頗為珍貴的白皮松,園中最特別的就是奇形異狀的石峰了。劉恕對石頭的癡迷比起前任園主,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性情中人的名號裡就有石頭:字行之,號蓉峰。在嘔心瀝血搜羅到十二峰靈氣逼人的石頭後索性就自稱“一十二峰嘯客”了,得意之余自刻閒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間”。但是劉恕還不滿足,又陸續羅致到“晚翠、獨秀、段錦、迎輝、競爽”五峰及“拂雲、蒼鱗”二石,專門築石林小院獨樂樂或眾樂樂。



    劉恕還搜集整理了幾百方書條石,他一塊塊地認真編排,鑲嵌在自家花園的牆壁上,蔚為大觀。可惜這些寶貝沒能傳給劉家的後代。

    同治十二年(1873年)道光進士常州人盛康在蘇州買下劉氏寒碧莊。又在光緒十四年至十七年(1888年-1891年)增辟東、西兩園,修繕加築,裝修華美,雄麗輝煌,勝過歷代。園子易主,本來是要改名的,考慮再三,最終定名“留園”,希望這個美麗的花園能夠長留人間。

    石頭與留園的緣分依然不斷。盛康也愛石,他在園中聚起冠雲、岫雲、瑞雲(與宋花石綱遺物瑞雲峰同名之湖石)三峰。從此留園的標志,便是太湖石冠雲峰。

    盛康之後園子傳給其子盛宣懷。盛宣懷,被譽為現代商父和中國實業之父的風雲人物,亦官亦商,才智過人,有十余項全國創新之舉。盛宣懷承父衣缽,同樣愛石,甚至為自己心愛的三個孫女分別取了冠雲、岫雲、瑞雲的小名。

    縱觀400多年留園歷史,真是別樣的石頭傳奇。

    “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今日留園三寶,無一不是美石。最高瘦的太湖石——冠雲峰孤秀雲外,永鎮林泉;最渾圓的大理石——天然水墨畫座屏,吟頌風月;最蒼古的魚化石——億萬年時光凝固,天地永恆。

    美石與名園,就這樣融為一體。繁華與喧鬧過後唯石靜立,寵辱不驚。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其中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名列其中,屬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類別,也是第一批180處的名單中僅有的園林類型的文保單位,自此有了“中國四大名園”之說。

    園林大家陳從周評價留園:“園以景勝,景因園異,如拙政園以水見長,環秀山莊以山獨秀,而留園則山石水池外,更以建築群的巧妙安排與華麗幽深著稱……可極半日之歡。”

    著名作家陸文夫先生最喜愛的蘇州園林就是留園:“它像所有的藝術傑作一樣,帶著深深的含蓄”。

    四個世紀歷經滄桑,留園,依舊水木清華,庭院典雅。“幾處樓台畫金碧,個中花石幻靈奇。”

    留園長留天地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