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尋一處山水相間的好景致,聽一段悠久的傳說故事,聞一陣純淨清香的空氣,看一眼草長莺飛的原綠,拋卻煩瑣的心事,只留快樂在心間。武夷山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武夷山當之無愧地得到了世界十大幸福地之一的美譽,游走在山間,丹霞地貌的奇特景觀總令人贊歎不已;漂流在水上,清澈的溪水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如畫的美景讓人看的癡迷。
清的是水,明了你的眼——武夷靈魂之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脈主峰,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峰巖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峰巖交錯,溪流縱橫,九曲溪貫穿其中,蜿蜒十五華裡。又因它有三彎九曲之勝,故名為九曲溪。它全長約9.5公裡,面積8.5平方公裡。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形象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輪廊。
乘坐竹筏,漂流在中國最美的河流——九曲溪上,由著兩岸山峰一一向身後隱去,喜悅不由自主地從身體裡奔跑出來,原來快樂可以這樣簡單。這兒的水清澈得就像沒有水一樣,而粼粼日影又讓你感到水在輕輕飄浮。山凝濃碧,樹搖新紅,溪流像歌聲飄過土地,一峰一壑都是絕佳景色。
只有武夷山水才會這樣的相問相錯、相環相繞、相厮相守地在一起,美得難解難分,教你難以名狀,難以著墨。被這滿目的圖畫陶醉著,耳邊不由得響起了朱熹的聲音:“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閒聽兩三聲。”
一山一水一茶一世界——武夷巖茶之大紅袍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美景甲東南”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甘、清、香”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余韻猶存。
武夷山多雨,蒙蒙細雨最常見。輕薄的雨紗拂過游人的肩頭,濕潤了山峰巖壁,也滋養著巖石上的那幾株聞名遐迩的大紅袍茶樹。停下腳步,在山間的茶室坐下,欣賞泡茶的姑娘泡著功夫茶,聽她講著茶經和這大紅袍的故事,暖了暖心窩,也去掉了一些濕氣,大紅袍的醇香四溢。
春日午後的悠閒——武夷古鎮之下梅
下梅古村位於武夷山市區東南十二公裡處,明清風格的古民居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為一體,外觀古樸,鄉土氣息濃郁,形成別具特色的建築群,900多米的人工運河穿村而過,沿河兩河建有涼亭闌桿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碼頭、古建築、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風淳樸的民情風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
鎮子不大,沒有做過多的商業開發,看起來當地原來民眾的生活形態保持得很好,偶有散客到訪,在村民眼中應該是不錯的風景。
午後,漫步在古鎮的小街上,春日裡的陽光懶洋洋地傾灑在身上,讓人與下梅這座古鎮融為一體,悠閒、惬意。
見證古閩族的興衰——武夷古城之閩越王城
武夷山城村漢城,又名古粵城、閩王城,位於武夷山景區21公裡,緊靠南武路。城址面積四十八萬平方米城內是王公貴族居住的宮城大量的官署、住宅、作坊、墓葬等遺址分布在城外。此城系閩越先民在地老天荒中創造的遙遠的一章。盡管殿宇樓台王侯第宅,隨著斗轉星移早已灰飛煙滅但龍虎之威依稀猶存在遺址附近還建了一個占地15畝的福建省閩越王城博物館。整個建築主體分成了一個門廳兩個主展廳、兩個回廊,是一個典型的仿漢建築。博物館內展出了大量的古漢城出土文物,是透視古漢歷史興衰的一扇亮麗的窗口。
在一處四面環山的坡地上,赫然聳立著兩座威武豪華的仿漢古阙門樓,那種威嚴肅穆提示著人們這裡曾是古閩越國的王城。在閩越王城內惟一的村莊,村口至今還完整保存著一座明代萬歷年間的“百歲坊”,可以想見村莊的古老。最有趣的是村口的一座華光廟,這是一座儒、道、釋合一的寺廟,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真武大帝和儒教的文曲星並排安放在一個大殿上,這是因為武夷山自商周以來,就有許多文化遺址,久經數千年儒釋道文化的洗禮,形成三教(儒釋道)同山;三教文化有如武夷崛起的三花峰,三花並蒂;似三仰峰之仰,“仰之彌高”。自然遺產文化與茶文化,相互輝映。形成“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武夷山有太多讓人欣喜、讓人留戀的地方,懷著尋景的心情去游玩,卻在不知不覺間將心落在了那裡。那麼,就約在下一個節日,來找回那顆不願離開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