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殘粒園
日期:2016/12/14 13:32:29   編輯:古建園林 景觀概述
殘粒園
在蘇州市內裝駕橋巷,位於住宅之東,建於清末,原為清末揚州鹽商姚氏的宅第,後為
畫家吳待秋及其子所有。面積僅140多平方米。規模雖小,但築有假山、石洞和一泓池水。由住宅經圓洞門“錦窠”入園,迎面有湖石峰為屏障。中央建水池,緣岸疊湖石和石矶。沿牆置花台,種桂、薔薇等花木,壁面亦布滿籐蘿。園西依山牆疊黃石山,最高處在西北隅,山頂有括蒼亭。此亭為園內唯一木建築,兩面臨池,一面依住宅山牆,並辟門與樓廳交通。亭內設坐榻、壁櫃、博古架和鵝頸椅,而通下部石洞的磴道,宛轉穿越坐榻之下。此園平面之緊湊,空間利用之充分,景物比例之恰當,可謂曲盡匠心。
推薦閱讀:
巴塞羅納的帕勞音樂廳及聖保羅醫院
五大有靈氣的河流
浙江:首次發現清代民居壁畫
貴州:五品官府邸如今當豬圈
風景描述
殘粒園在裝駕橋巷34號。宅園面積5.02畝,其中花園僅占0.21畝。園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為揚州鹽商姚姓所有。民國16年後,歸畫家吳待秋(別號栝蒼亭長),現為其子、吳門畫派研究會會長吳木宅園。住宅分三路,門廳、轎廳、大廳、後樓及花廳都較完整,宅北部一花園早廢。殘粒園在東路花廳東側,全園面積140平方米,但能利用空間將半廳、假山、水池、花木組成曲折高下有層次的景面。
原稱東園,後吳待秋取唐杜甫句“香稻啄殘鹦鹉粒”意,命名“殘粒園”。由“錦窠”磚額洞門入園,過湖石峰屏障,見水池居園中央,池岸北靠牆角掇湖石假山,進山洞循石級盤旋而上,有半亭一角飛翹,端跨山巅,取浙江栝蒼山名,稱為栝蒼亭,可俯觀全園景色。亭內有壁龛書櫥,側門西通花廳,從內宅樓層可通花園,在蘇州園林中為僅見。園中小徑環池,蜿蜒起伏。榆樹、桂花、臘梅、薜荔等花木籐蘿綠被全園。園前有合抱廣玉蘭。花廳庭院有湖石疊成小天池泉眼,高出地面0.6米而終年不涸。壁間嵌有書條石5方。1980年被列為修復項目和保護對象。
推薦閱讀:
巴塞羅納的帕勞音樂廳及聖保羅醫院
五大有靈氣的河流
浙江:首次發現清代民居壁畫
貴州:五品官府邸如今當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