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的故事之拙政園
日期:2016/12/14 11:02:20   編輯:古建園林
“中國園林實際上正是一座诳人的花園。是一處真實的夢幻佳境,一個小的假想世界。”現代著名建築師童隽在《蘇州園林》中這樣寫道。
蘇州園林是中國傳統美學的完整體現,園林的主人是詩人、畫家,也是園丁和工匠,數不盡的文人騷客在亭台樓閣之間流連詩酒、吟風弄月,硬生生地把蘇州園林打造成一個個中國古典文學的形象范本。
蘇州園林本身的寧靜並不能使它們規避和阻擋外界的打擊,曾經是典雅的辭章,也曾經是美麗的灰燼,暴力來臨時,園林往往首當其沖成為犧牲品。蘇州的每一座園林都經歷過幾經興廢的歷程,經過太多的湮沒和重建的重復之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蘇州園林多是清朝的版本,只是歷史沉積巖最表面的一層化石,而其余的部分只存在於逝者的記憶和歲月的煙塵之中。
拙政園
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歸隱蘇州,在元代古寺舊址建拙政園。王獻臣的好友、書畫大家文徵明也參與造園,很多景點出自王獻臣的設計。拙政園的建造歷時20年,1530年方才竣工。園林傳到王獻臣不爭氣的兒子手裡,其子好賭,被人在賭局中設下陷阱,結果一夜狂賭之後,輸了個一干二淨,將拙政園拱手交給徐家。曾經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後來落魄到給別人當吹鼓手。
徐家是蘇州的名門大庶,隨著徐家的衰落,拙政園也漸漸荒廢。轉眼到了明末清初,入蘇的清兵一眼看中了拙政園,強行住進園中。當時的園主是徐氏第五代後人,無奈之下,只得以二千金將拙政園賣給海寧相國陳之遴。
陳之遴原為明朝臣子,投降清朝後,謀得一官半職。陳之遴作為園主,還沒有進過拙政園,沒有看過拙政園中的一花一木,就因賄賂罪,全家一並被發配到遼寧。陳之遴最後死在戍任上。陳之遴的夫人徐燦是著名的才女,陳其年稱徐燦“南宋以來,閨房之秀,一人而已”。曾經在園裡住過的徐燦,後來寫了兩本關於拙政園的書——《拙政園詩集》和《拙政園詩余》,以懷念在拙政園中度過的時光。
拙政園
1662年,拙政園被充公,沒為官產。康熙三年(1664年)改為兵備道行館。之後,拙政園被發還陳之遴之子,陳家轉賣給吳三桂之婿王永寧。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兵敗,王永寧懼而先死,園遭籍沒,再次荒落。
拙政園還與《紅樓夢》的誕生不無瓜葛。相傳康熙末年,園的一部分為曹寅購得,曹雪芹就誕生在園內,少年時也常在園中游玩,所以大觀園的許多景致描寫取材於拙政園。
拙政園
拙政園的變化就極有代表性,乾隆初年,拙政園分為中部的復園和西部的書園,加上東部的歸田園居,原為一體的拙政園,遂分為自成格局的三處園林。復園有葺舊成新,舊觀已復之意,沈德潛作有《復園記》。袁枚、趙翼、錢大昕、范來宗、潘奕隽等文人都是這裡的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