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大內宮殿仍沿舊宮基址的原有軸線布置,但向南移動了0.5公裡左右。宮城(紫禁城)面積約73公頃(760米×960米),四面開門,四隅設角樓。全城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供處理朝政、舉行典禮、召見大臣、接待賓客等用;內廷是皇室居住、生活的場所。外朝以中軸線上的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為中心(三殿用穿堂聯結),左前(東)方配置文華殿,右前(西)方配置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文華、武英兩殿都是皇帝的別殿(便殿),是皇帝召見臣下和齋居之所。文華殿又是讀書、授課的地方,殿內供有孔子像。武英殿又作為皇後生辰時大臣們的“命婦”在此進賀的場所。內廷的建築以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為中心(三宮也以穿堂相聯),這是皇帝和皇後的住所。在中宮的東側有東六宮及東房五所,西側有西六宮和西房五所,供妃子和宮女們居住。東西六宮中靠近三宮一側的中間一宮是“貴妃”所居。此外,內廷還有供皇太子和皇子們居住的瑞本宮,祭祖用的奉先殿(內太廟),先朝宮妃養老的仁壽宮,以及管理宮內事務的各種司、局等建築分布於東外側;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鹹安宮和一些佛寺、道觀等建築則布置在西外側。在紫禁城中軸線的最後部分還有一處小園林——御苑,園中亭榭、樹木、假山的布局接近對稱,缺乏中國傳統園林的意境和情趣,聊備一格而已。靠近西、北二面宮牆的周邊地帶,還有稱為“廊下家”的供應皇室生活必須的各種庫房。

明紫禁城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