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宮
日期:2016/12/14 13:30:38   編輯:古建園林 建章宮是漢武帝劉徹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宮苑。《三輔黃圖》載:“周二十余裡,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武帝為了往來方便,跨城築有飛閣辇道,可從未央宮直至建章宮。建章宮建築組群的外圍築有城垣。就建章宮的布局來看,從正門圓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圍以閣道。宮城內北部為太液池,築有三神山,宮城西面為唐中庭、唐中池。
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阙,正門曰阊阖,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築。後為玉堂,建台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樞,可隨風轉動。在璧門北,起圓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鳳阙,其右有井干樓。進圓阙門內二百步,最後到達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布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璧門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建章宮北為太液池。
《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太液池是一個相當寬廣的人工湖,因池中築有三神山而著稱。這種“一池三山”的布局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並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模式。太液池畔有石雕裝飾。《三輔故事》載:“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西京雜記》有關於太液池畔植物和禽鳥的記述:“太液池邊皆是雕胡(茭白之結實者)、紫擇(葭蘆)、綠節(茭白)之類……其間凫雛雁子,布滿充積,又多紫龜綠鱉。
池邊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鹪青、鴻猊,動辄成群。”太液池三神山源於神仙傳說,據之創作了浮於大海般巨浸的悠悠煙水之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岸邊滿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鳥成群,生意盎然,開後世自然山水宮苑的先河.遺憾的是,這座宮殿於西漢末年毀於戰火,但至今遺址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