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文藝最詩意的梅花村
日期:2016/12/14 17:50:07   編輯:古建園林 我過去對於村莊的印象一直是,一條泥土路、三五片農田、七八間院落,直到去了三水的諸多古村落,才發現閱讀南粵傳統韻味,需要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這裡的每個古村落,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一個地方,以前遍種梅花,村民聚族而居,镬耳屋、古榕樹,老祠堂、高第府……走進它,便如同走進另一個時空。
梅花村中,每列房屋之間是窄窄的青石板街,年代久遠,長有青苔
是珠三角地區典型的魚米之鄉
大塘鎮位於佛山市三水區西北部,總面積為164.16平方公裡,北接肇慶大旺農場,西南分別與廣州花都和清遠石角相連,北江流經境內。距三水市區(西南鎮)28公裡,距佛山市區56公裡,距廣州市區60公裡,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全鎮地勢平坦,呈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呈逐漸傾斜之勢。屬於丘陵地帶,共有山地面積4.8萬多畝,多為海拔200-300米的山岡,全鎮植被覆蓋率在50%以上。土壤以砂礫巖黃化赤紅壤、花崗巖赤紅壤、砂頁巖赤紅壤為主。從歷史上看,大塘鎮自然災害較少,土地肥沃,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典型的魚米之鄉。
村中的梅花形窗戶
以前遍地種梅樹
梅花村東臨北江,西靠“王天窩”。沒有傳說中的遍地梅花,一進梅花村,倒是村前的三棵上百年歷史的大榕樹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
樹下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在閒聊,我們走近請教,一60多歲的村民很熱情地給我們帶路。村民說,梅花村前的大榕樹是幾代人以前栽種的,這個村莊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祖先是從貴州一帶搬遷而來的,現在村裡也就300多人,全部都是胡姓。為什麼稱為梅花村?只因為以前這裡村前村後種遍了果梅樹,但是後來天氣逐漸變熱,十幾年前,梅花村的果梅樹就不再看到開花結果了,後來也慢慢枯死了,直到現在,竟一棵都沒有了。
梅花村十分寧靜干淨
村莊布局科學利於排水
村前有5個池塘,呈梅花狀分布,水很清,池塘後的村莊整齊地排成數列,房子依山而建,微微向下傾斜,全村後高前低,每家院子的地面也是斜的,均是為了利於排水。每列房屋之間是窄窄的青石板街,年代久遠長有青苔,街邊的石板每隔數米鑿有暗渠,可以將每家每戶排出的污水順著地勢一直送到村前的水塘再排往河湧。
古村十分寧靜干淨,年輕人不多,也和其他地方一樣剩下留守老人和兒童。經熱情的主人同意,我進入了一座古宅,只見裡面的格局就是廚房、天井、雜物房、一廳二房,以前的水井現在還可以用。
推薦閱讀:
常州地區的古鎮老街
圖說湖南江華井頭灣村古民居
三坊七巷的唐明格局
嵊州崇仁千年古建築群
一走進莘田村中的牌坊,便看到村莊前面有一個大池塘,水中有鴨子自由暢泳
梅花形窗戶訴說昔日富貴
雖然現在整個村莊再也找不到一棵梅樹,但是有一棟老房子依然留有梅花形的窗戶。村民說,裡面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了,它是村裡一戶“九代不扶泥”的富人100多年前所建,當時一次建了9間這樣有特色的屋。以前9間屋都有“花窗”,後來有7間的“花窗”改成一般窗戶。
再經過一條橫巷過另一縱巷,我找到另一座有“花窗”的古宅。這個“花窗”是僅存二個中保存最好的。村民說,以前村裡共有700多畝耕地,但只有約莫三四十戶人,因此每戶都有二三十畝地,比較富裕,引來不少盜匪,於是村民將窗開小以防盜。以前村裡有很多梅花形窗戶的房子,但大多倒塌了,現在只剩下兩間,也因此成了村裡旅游觀光的必經地。
旗桿功名石
莘田村:人才輩出的村落
從三水城區進入南豐大道(S269)往蘆苞方向走30公裡過蘆苞大橋右轉入蘆苞大道,幾公裡後進入S118往北走幾公裡,便到了大塘的莘田村。
進入村中的牌坊,只見村莊前面有一個大池塘,水中有鴨子自由暢泳,景象渾然一體。池塘後面便是鄧氏宗祠。車沿著水泥路進入村中,路旁有數棵古榕樹;這些古樹據說樹齡有120年,是當初考取功名的先人栽種的。
停下車,詢問村民,有人告訴我,三水大塘莘田村現有村民約一千人,李姓為700人,鄧姓約300人。現在沿著池塘邊的水泥路一直走過去,在約500米的路程中可以找到4座宗祠、10塊代表功名的旗桿石、7間書捨,以及好多條古巷。我們果真找到旗桿功名石,它以麻石為基座,約一人高,10厘米厚,上面一對相距50厘米的麻石,頂部穿孔,一塊有字,標示獲得功名人的名字年月,一塊無字,兩塊豎排。兩方形小孔中綁一橫桿,其間可綁一旗桿懸掛旗幟,故名旗桿石。
莘田村中有不少古建築
據載:1868年10月中旬的某一天,大清王朝同治皇帝執政的第七年,大塘莘田村敲鑼打鼓,該村第一位進士李儀清在這一年考取進士,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於是李姓氏族大興土木,請來能工巧匠修建了這座大宗祠。18年後,李家又出了一名進士———李煥堯,在光緒丙戌年(1886年)考取了殿試二甲,後欽點入翰林為庶吉士。此後,此處又先後有8名李姓子弟獲得功名,得以在祠堂前的地塘上立起標志性的旗桿石。
能在三水一個村看到十塊功名石,說明以前珠三角地區還是很重視教育的,這裡的旗桿石為我們留下佐證,人才輩出的村莊雖然漸不為人知,但是它們依舊守候於此,上百年來默默訴說著逝去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