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廣武漢墓群

廣武漢墓群

日期:2016/12/15 15:31:2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廣武漢墓群在朔州市山陰縣西南,舊廣武與新廣武城之北,共有 288座。整個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為全國之首,1988年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在漢墓群南端修建了廣武漢墓群保管所。現在廣武墓群雖然未發掘,但從墓群西北端被水沖塌的四座墓室看,為磚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壺、陶罐、陶缽、陶奁及五铢錢等,從墓的形狀和出土文物考證:當為東漢時期。

  新廣武和舊廣武地段,在漢代時屬雁門郡的陰館縣管轄。陰館縣漢景帝三年(公元前 154年)置,東漢時雁門郡治從善無縣(山西右玉境)遷於此。據《太平寰宇記》稱:“陰館城今名下官城”,故治即今朔州市朔城區汴子疃鄉下官城一帶。這裡依山傍險,雄踞雁門關前,在古代歷為屯兵扼守、兵家必爭之地,漢王朝在此設縣置郡,抵御匈奴貴族南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廣武漢墓群是漢代雁門郡治和陰館縣官吏與富豪人家的集中墓地。它是研究我國漢代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重要實物依據。

  原太高速公路通車後,我回故鄉一般都改坐汽車,當我第一次出雁門關看到廣武漢墓群,那高聳連綿的封土使我震撼,我當時強烈的渴望能夠下車去走到近處看一看這些漢代的古墓,盡管這些並非都是漢代戍邊將士的墓葬,但我眼中,每一座形如山丘,高達十余米的漢墓無異於一座豐碑,置身其中,立刻感覺到個人的渺小,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正是這每個渺小的個體,護衛著漢室天下的無限江山,千百年之後,依然排列著整齊的陣形伫立在塞外的秋風之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