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俊秀清雅的老街古橋
北大街
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第一街,全長兩裡多,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是江南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築精華所在。對街居民可推窗攀談,握手道喜,互遞物品,猶如一家人,氣氛十分融洽,構成“一線街”奇特景觀。
井亭街
井亭街臨街面水是密密稠稠的名居宅邸,一式灰瓦疊疊、白牆片片,布局緊湊而典雅。街面臨水,至今還保留著大大小小的石埠。
慈門街
慈門街是百年老店涵大隆醬園的後街,內有文昌閣、九碑廊、龍泉地等,現為集商業、旅游、娛樂為一體的商貿城。
放生橋
放生橋橫跨鎮東首漕港河上,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四百多年前在水流湍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橋拱主拱圈采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系,使薄墩橋更為堅固。
泰安橋(何家橋)
泰安橋俗稱何家橋,始建於明代,為單孔拱形石橋,位於漕港河口的名剎圓津禅院門前。高且陡,是全鎮最陡的一座石拱橋,橋堍豎立旗桿石兩塊,系懸路燈所用,是往來船只的航標,橋兩旁青石扶手上的“飛雲石”浮雕,古樸淳厚。
廊橋(惠民橋)
惠民橋坐落在北大街橋彎處,橫跨市河之上,這是古鎮唯一的木結構小橋,也是最獨特的木橋,因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也稱廊橋。
此外,鎮上還有永豐橋—(詠風橋)、福星橋(西柵橋)、平安橋(戚家橋)等名橋。
風格各異的庭院樓閣
課植園位於朱家角北西井街,環境幽靜,風光獨好,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園主人馬文卿,俗稱“馬家花園”。園名定為“課植”是寓“課讀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課植園布局獨具匠心,在私家園林建築中是極為罕見的。
朱家角城隍廟
朱家角城隍廟位於鎮中心的祥凝浜,為青浦城隍的行宮。城隍廟坐東朝西,正門面對市河,一般地方上的城隍廟都是坐北朝南,廟門朝南開,而朱家角的城隍廟卻與眾不同,廟門朝東開。正殿的檐下,醒目地掛著一只大算盤,盤上打著“666123456789 888”的數字,顯示著此地的城隍老爺既能精打細算,替老百姓過日子,又能保佑八方平安,風調雨順度歲月的寓意。
席氏天堂
席氏天堂建於明代,位於東瑚街席家弄內,是鎮上現存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築。宅第坐南朝北,正牆門前有三級石階,石階兩旁分豎兩座扁圓形石墩,雕有奔騰麒麟,這在民間建築中十分罕見。頭廳儀門兩邊雕有龍鳳走獸各種動物,造型生動逼真,磚雕刻畫細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二道儀門和圍牆上均有精細磚雕,如同工藝展覽的殿堂。
另外鎮上還有珠溪園,在古鎮東首318國道的入口處,根據不同季節特點,布置成春園、秋園、冬園三處景點。園津禅院建於元代,坐落於漕港河邊,為本鎮著名古剎。
聲名遠播的藥茶醬鋪
江南第一茶樓
江南第一茶樓創建於清朝末年,茶樓依街傍水,其規模是當時江南屈指可數的茶樓。茶樓是當地居民每天早晨主要的集散地,是“市民樂園圖”的最好見證。
童天和國藥號
童天國藥號開設在朱家角大街六十號。該店素以挑選精良藥材,自設工場,精工炮制飲片而負盛名。自制六神丸、行軍散、人參再造丸、驢皮膏、龜板膏等九散補膏,還聘請名醫坐堂處方。
涵大隆醬園
涵大隆醬園為百年老店,坐落在北大街237號。早在1915年,涵大隆生產的雙套曬油,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現在店前石庫門以及櫃台擺設,都是原物。
另外,鎮上還有阿婆茶樓、義仁泰醬園等景點。
逸韻風致的人文展館
大清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同治年間,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王昶紀念館
王昶是朱家角人,乾隆十九年考中進士,官任刑部右侍郎。王昶的學術地位很高,是著名的大金石學家,人稱著作等身(四十多種),最具影響的成名作是《金石萃編》。故居被辟為紀念館,門庭正中掛著黑底鎏金的“三泖漁莊”匾額,是王昶故居的雅號。館內設經訓堂、春融堂、書房、臥室、展廳等。
此外鎮上的展館很多,有漁人之家、遠古文化展示館、柳亞子別墅、絲綢之路、稻米鄉情館、漁人之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