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景德鎮

景德鎮

日期:2016/12/16 19:20:4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景德鎮



中國是瓷器的國度,景德鎮是世界聞名的瓷都,浮梁是瓷都的源頭。目前在浮梁,仍可觀宋代古瓷礦遺址和瓷窯遺址以及景德鎮陶瓷的原始土——高嶺土。據介紹,有“世界瓷都之源”和“中國名茶之鄉”美譽的浮梁,最具代表的是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之稱的瑤裡古鎮。在這裡,游客可品陶瓷文化、賞古鎮風情,還可享受無與倫比的生態大峽谷自然風光。

景德鎮古陶瓷博覽區,坐落在西市區蟠龍崗,占地面積 83公頃。博覽區是易地集中保護古代工業,民俗建築的成功范例,以實物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十五, 十六世紀瓷都景德鎮的歷史風貌。 博覽區共分古窯瓷廠,明清民間建築和陶瓷歷史博物館三部分。   古窯瓷廠為古陶瓷制作區,生動地再現了景德鎮古代陶瓷制作工藝的全過程。這裡有6 間古胚房,為珍貴的中國古代工業建築實例。每組胚坊似封閉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棟四棟向院內敞開的建築組成。呸房內,工人們以傳統的手工制瓷工藝操作,妙手神工讓游人驚歎不已。廠內還有一座古樸高大的名式鎮窯。此窯以松柴為燃料。窯長18米,成直躺的鵝蛋形,前大後小,尾部砌築高約21米的薄壁煙煙囪。這是古代建築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彎曲外型立築架梁的結果,可謂匠心獨具,也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陶瓷歷史博物館陳列了大量景德鎮歷代古瓷精品等歷史文物。明清建築由一系列祠堂,闾們,民居,街道和店鋪構成,布局合理,風格獨特,或古樸粗纩,或幽雅宜人。





 
  推介會上,活動主辦方浮梁縣人民政府、景德鎮市旅游局分別向長沙旅游業界人士推介了景德鎮和浮梁深厚的陶瓷文化、衙署文化、瑤裡古鎮風情。活動主辦方公開承諾,對湖南的旅行社、游客將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長沙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長沙和景德鎮兩地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市場潛力和合作空間很大,希望通過此次推介會,兩地旅游產業更加緊密地攜手合作,共同培育壯大兩地旅游市場,推動兩地旅游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瑤河流域是景德鎮瓷業的發祥地,景德鎮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就產於瑤裡附近的高嶺山。在瑤河沿岸的山水之間,既有多處瓷業生產基地――礦坑、窯址和作坊,又有為之服務的交通體系――水運碼頭、古驿道,還有由瓷業及其貿易支撐起來的聚落體系――商業碼頭、集鎮、村落。瑤裡原名窯裡,正由窯而得名。 近代之後,由於地處山區,又遠離任何一條現代交通線――公路、鐵路,瑤裡進一步衰落,她曾經有過的那一段輝煌歷史逐漸被凝固和塵封,被世人所遺忘。但正因為她被遺忘了,她的自然環境和聚落風貌都保存得較為完整,非常具有觀賞性。 奇巖飛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築,古窯遺址,革命舊居無不讓你流連忘返。瑤裡古建築群:瑤裡村古建築群規模龐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業街、宗祠、進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獅岡勝覽等。其中以一步嶺建築群最具代表性,這裡集中了一步嶺牌樓、老屋、大夫第、獅岡勝覽等。 瑤裡歷史上是景德鎮制瓷原料的產地之一,又是皖,浙,贛邊境大米,木柴 ,茶葉,茶油的集散地,還是景德鎮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村中敬義堂是瑤裡新四軍留守處1938年陳毅同志在此組織了著名的新四軍瑤裡改編。在瑤裡峽谷有氣勢磅礴的高際山瀑布。寬30米的瀑布,從60米的峭壁上傾瀉直下。銀紗飄渺,雲霧蒸騰,聲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飛濺,景色萬千。瑤裡還是避暑的佳處。

郭沐若親筆題寫的“景德鎮陶瓷館”六個大字鑲嵌在門樓上。該館建於建國初期,後規模不斷擴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 前者以朝代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後者按類別陳列,展出建國後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裡紅;明代的青花瓷 、五彩瓷、斗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 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是來景德鎮觀光的游客不可不游的去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