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陽朔歸義古城
日期:2016/12/14 23:59:4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遇龍河山清水秀是盡人皆知。可是,在那岸邊,曾有座四四方方的土圍牆圍著的古城,也許知道的人就不多,其作用呢?曉得的人或許會更少。你想知道其由來嗎?
說來話長。在土圍牆朝西的山巒中有個穿山的洞,當地人叫它“川巖”又叫“讀書巖”。從前,在那巖洞裡住著一戶孤兒寡母,母叫“慧娘”,兒喊“義仔”。慧娘原本是陽朔縣城裡的大家閨秀,從小聰明、賢淑,飽讀詩書,且琴棋書畫、針腳刺繡樣樣精通,是個難得的才女,其夫是遇龍河畔自小父母雙亡的窮小子,為人忠厚老實,學得一身武藝。那年城裡舉行大比武,他過五關斬六將獲得第一名,縣太爺封他個武教頭。慧娘慕名拜訪,一見鐘情,繼而不顧家人的反對,與之結合了。慧娘的娘家,買通官府,把其夫的武教頭職務給撤了。慧娘夫妻回到老家遇龍河畔,盡管窮點,但夫妻恩愛,習文練武互補,日子過得也還可以。不久,慧娘生下一子,取名“義仔”。未曾想到,三年後,丈夫暴病突死。慧娘年輕漂亮,孤兒寡母常受人欺凌,娘家又不許回去,於是,就跑到村後山那巖洞裡住下,一邊做些針腳、刺繡的裝飾品拿到城裡賣錢度日,一邊專心教義仔讀書習武。
一轉眼,義仔到了18歲,他腰粗膀寬,濃眉大眼,力氣特大,200多斤的大板刀,他玩起飛飛轉,200多斤的石凳能一腳踢出5米遠。他精通十八般武藝,熟讀《孫子兵法》。那時,廣西稱南蠻,唐武德年間,陽朔這地方,天高皇帝遠,到處鬧“綠林”,村村寨寨都拉起人馬,扯起大旗,占山為王,且勢力越來越大,像月亮山腳那群,建成了“龍城”,還有金竹山那邊,號稱“天子圩”。好多隊伍都來拉義仔入伙,許以副首領之職。義仔聽他娘的話,哪伙都不沾邊,只顧砍柴燒炭度日。但不久,發生了一件事,把義仔逼上了“梁山”。
在川巖腳下,有個比義仔小兩歲的歸姑娘,自小與義仔同玩遇龍河水長大,歸姑娘長得水靈靈的,是那一帶的“村花”。歸姑娘十九歲那年,給村裡的財主看中,將其父母害死在河裡,而後說她家欠了許多債,強搶歸姑娘做小妾抵債。義仔聞訊火冒三丈,趁夜下山把財主砍死,救走歸姑娘,還燒了財主的住宅。官府派兵來抓他, 義仔走投無路,一怒之下,邀起幾個兒時伙伴, 在關帝廟前喝了血酒,扯起了義軍大旗。他為人講義氣,殺富濟貧,安良除暴,深得十裡八鄉的窮苦人家敬仰擁戴,很快成了一支人馬眾多的強大隊伍,直至威脅了陽朔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