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幢欣賞
日期:2016/12/15 15:34:4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旅游者在游覽佛教聖地時,會看到一種類似於佛塔的小型佛教建築,這就是經幢。幢實際上是八角石柱,中間實心,造型像塔,但一般的塔小得多。起初幢的表面镌刻著佛的名字和佛經、"咒語",故稱為經幢或石幢,用來"鎮魔驅邪".但發展到宋代以後,經幢的造型日趨華麗,表面的镌刻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經咒之外,還雕刻了各種佛陀、菩薩、金剛和世俗人物的生動形象。經幢成了旅游者樂於觀賞、耐人尋味的藝術品。
幢,原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絲織物做成,又稱幢幡。
由於印度佛的傳入,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將佛經或佛像起先書寫在絲織的幢幡上,為保持經久不毀,後來改書寫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羅尼經》,因此稱為經幢,是源於古代的旌幡。經幢一般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經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國五代二宋時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