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甘肅莫高窟

甘肅莫高窟

日期:2016/12/15 15:18:3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 平方米壁畫。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禅窟、殿堂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和財富。

  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十四世
紀,邊續千年鑿窟造像不斷。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個朝代,形成南北全長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個,其中有彩塑和壁畫的洞窟492個,彩塑2000多身,壁畫45000平方
米,木構窟檐五座。莫高窟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宏大、歷史最久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遺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綜合構成。洞窟建築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壇窟、大像窟等。塑繪結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畫內容豐富博大,分為佛教尊像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故事畫、經變畫、神怪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七類,是古代社會歷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與壁畫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科技價值。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發現了藏經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紀的文書、刺繡、絹畫、紙畫等文物4萬余件。其中文書,大部分是漢文寫本,少量為刻印本。漢文寫本中佛教經典占90%以上,還有傳統的經史子集,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官私文書"等。除漢文外,還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於阗文、龜茲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敦煌文書的發現是研究中國與中亞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文學、藝術、科技等的重要資料。莫高窟藏經洞發現後歷經劫難,大批敦煌文物與石窟中的一些壁畫和彩塑,先後被英、法、日、俄、美等國的盜寶者劫運國外,流散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圖書館與博物館。這是"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本世紀初以來,以藏經洞出土文書與敦煌石窟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quot;敦煌學"在全世界興起,已成為當今國際上的一門顯學。

  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944年,在莫高窟設立了保護研究的專門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大為敦煌研究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