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山置石
日期:2016/12/15 2:01:47   編輯:古建築結構在造園中挖池堆山 ,改造地形,平衡土壤,本事順理成章的事。由此而堆成的土山能形成平崗小坂、陵阜陂陀的平遠山景,再栽上竹樹花木,自能形成郁郁蔥蔥的山林意趣。但是這種山景往往不能滿足園主追求奇險多變的口味;而另一方面,小型園林中的水池、小山也需要用石料來做護坡和駁岸,用以擋土范水。這樣就使奇峰陰洞的石假山在江南園林中盛行起來。從現存的實例來看,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中已很少看到用土堆的假山,基本上都是石土並用,或土多石少,或石多土少,或全部用石。不過,石假山 要堆成真山意趣絕非易事:一要有高水平的設計,設計人員必須具備應有的繪畫基礎和藝術修養,做到“胸中有丘壑”,而且懂得疊山工藝;二要有高手藝的匠人,能按照設計意圖,處理好石塊紋理、體塊、縫隙的堆疊;三要有好石料,體塊大,褶皺多,形象好。三者缺一不可。但在古代社會裡,疊山一事歷來都委之於匠人,只有少數有文化、有繪畫基礎的人如計成、戈裕良等從事此項事業。因此,迄今江南各地所遺明清假山佳作極少,能稱之為藝術品的更少,僅蘇州環秀山莊湖石假山,常熟燕園黃石假山、蘇州藕園黃石假山等少數幾處而已。前二例為中葉疊山名手戈裕良的傑作。其余眾多石假山,除一部分可稱為“能品”之外,有不少猶如亂堆煤渣,只能稱為石頭垃圾。尤其拙劣的是以疊石似師、猿、牛等動物形象,則更是等而下之的庸俗之舉,已和中國園林在追求自然山林意趣的本意毫不相干了。
從現存成功的假山作品中可以歸納出一下一些要點:
(1)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主要觀賞一般設在園中廳堂或書房,采用隔水而看或隔庭而看的方式,假山的高度和體量都和觀賞距離有關(石峰也如此)。假山上須設山徑供盤旋游覽,可是人親歷石矶、峭壁、懸崖、山洞、石室、溪澗、峽谷、山頂等山間種種境界。其中山洞、石室可設石桌、石凳供休息、是為“可居”。這些特點,和日本枯山水只可看不可游迥然異趣。
(2)塑造丘壑。假山本身不僅是體塊的拼合,也不僅是游線串聯,而是空間與體量的有機結合,要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材,塑造一個峰巒起伏,洞壑開合,虛實相抱、意境豐富的整體。這需要有山水空間的構想與組合能力,也需要對假山結構的成熟思考。
(3)體塊、縫隙、紋理的處理。堆假山的石料受開采與運輸的限制,單塊石料不可能很大,所以主要參考真山的地質構造,用小料拼成較大的體塊,形成石壁峰巒洞穴等景象。參考國畫的對疊石也是有幫助的。
(4)用石得當。石料有好有丑,好石料表面有文,有起伏,外形美觀;丑石料形體笨拙單調。因此,用石必先選石,好石料用於看面,丑石料用於背面或下面。
以上各點,歸納成一條,就是造假山必須像真山,否則就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