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磚雕天津古代建築的
磚雕題材豐富,刻工精良,以薊縣和天津的市區的寺塔、府第、會館、民居為代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天津早期的
磚雕,是先在磚坯上雕塑,制模後入窯燒成雕磚,然後稍做加工,即可用於建築的貼面裝飾。現在的薊縣白塔等三座遼代時期的古塔,就是采用了這種工藝裝飾。由於工藝復雜,成品率低,後來逐步由窯作制件,轉變為在成品磚上的雕刻。清初,天津由衛改州升府,地方經濟獲得以迅速發展。一些家財顯赫的鹽商、糧商、運商紛紛興園林、造別墅。嘉慶、道光年間,天津“八大家”陸續建成豪華的宅院,但是因為受當時清廷對民居建築等級、規格的限制,不能像北京皇宮、王府那樣紅牆綠瓦、金壁輝煌;又不願意學江南文人園林的清幽淡雅。為了活躍建築的氣氛和顯示自己的富有,大都采用精美的
磚雕對住宅進行裝飾,因此促進了天津
磚雕業的發展。 天津的
磚雕的內容大至可分為:吉祥圖案、亭台樓閣、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世俗生活、花鳥走獸、博古、嬰戲、古典小說、文字與圖案共十大類。
磚雕的題材內容是根據安放的部位不同而變化的。如門樓和影壁上多刻“三星高照”、 “韋馱進財”。而屋脊上則常用“平出三級”等圖案。 天津
磚雕以完整美觀、莊重大方的藝術風格著稱,往往在一件
磚雕作品中使用了浮雕、透雕、淺刻等多種高難度的雕刻技法。在在天津的
古建築中,現存
磚雕部分保存較好的有清真大寺、廣東會館、城裡和楊柳青民居。其中的楊柳青民居的
磚雕被譽為很有特色,如:八角凸雕——八卦圖案為天津
磚雕僅見。 天津
磚雕,清代鹹豐以後大興。“八大家”住宅的影壁、抟風頭、木門窗外廓、門楣,都有精美
磚雕。為點綴山牆、後檐牆的大平面,有時也裝飾著
磚雕小品,極盡華美。在技術上,天津馬順清、馬少清還發明了“貼磚法”,增加磚的厚度,雕刻後加強景深與層切。天津
磚雕的特色鮮明,除傳統吉祥紋樣外,還有些屬本地風光,如城樓、鼓樓、橋梁及亭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