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的保護方案
日期:2016/12/15 2:00:37   編輯:古建築結構一個完整的文物科技保護過程,總的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現場保護前,應有一個文物保護科研階段,其內容主要是“研究文物的材質、病變機理、文物保護的方法和材科。這包括對文物的性能、狀態、成分、結構、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檢測和鑒定,包括對文物的制作歷史、年代、制作工藝、文物當時的功能作用的研究和鑒定。”;其次,為現場修復的主動性文物保護階段,“即文物的修復和保護處理。這是從根本上清除文物的病害內因,並防止文物進一步受到環境的破壞。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必須要在對文物詳盡的研究和分析之後進行,方法的選擇和材料的使用都要有理論和實驗的依據”;最後,文物修復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還應該對文物進行後期跟蹤監測、記錄,對保護工藝及材料評價,為今後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除此之外,還要創造適合文物保存的環境,可稱為預防性文物保護階段,主要工作是進行“文物保存環境的研究和控制。其包括宏觀環境,即中央空調控制,和微觀環境.如調濕密封櫃、除氧密封袋控制等。在博物館中環境又分為文物保管環境和文物陳列環境,這主要指對環境中的光、溫濕度、有害氣體和粉塵等的控制。這對不同質地的文物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傳統建築彩繪的科技保護應參照文物保護的步驟,循序漸迸。
彩繪記錄
(1)建築測繪
欲對傳統建築彩繪進行調研記錄,最好是具備其載體建築測繪圖紙。建立建築構件與彩繪的對應關系,有利於彩繪的後續研究及保護。-?般而言,古建築測繪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精密測繪和法式測繪。精密測繪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測量時需要搭腳手架,構件無論大小都要逐一測量,花費的人力、物力、時間自然比較多,實際工作中使用很少。法式測繪是為建立科學記錄檔案所進行的測繪。這種測繪較簡車易行,可借助輔助測量工具如卷尺、卡尺、激光測距儀等等而不需搭架就可以進行,所需的人力、物力、時間都相對精密測繪少得多,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多。例如同是對一根柱子直徑進行測古建彩繪修復與保護的研究與實踐量,精確測繪至少要在上、中、下三個部位各取一個位置測量,而法式測繪大都認為柱子上下大小一致,只會做一次測量。這兩種測繪方式的流程是:首先,手繪以下建築圖紙:建築群的總平面圖,單體建築的各層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屋頂的俯、仰視圖,大樣圖;然後,核對無誤後進行測繪,將測繪數據記錄於手繪圖紙上;最後,利用CAD等軟件將成果數字化。
近幾年,。三維激光掃描儀”。開始運用於古建築測繪當中,其優點是速度快、信息豐富,准確性高、有益保護被測物體、數據價值高等。據悉,最近的故宮大修采用了這種儀器,清華大學也使用了這種儀器對唐代佛光寺大殿進行了測繪。儀器測繪比手工測繪更加精確,可以肯定這將是今後測繪的主要方式。
(2)彩繪拓描、攝影彩繪拓描線圖既是彩繪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重繪彩繪的基礎。拓描彩繪可分兩步:一是拓,先將有一定的拉力的紙張固定在彩繪表面,然後用輕質布包反復輕輕拍打,不能太用力,否則容易損壞彩繪,這樣彩繪的浙粉線條就會凸出紙面,然後用含有顏色(一般為黑煙子)的色包拍打,顯現凸出的線條;二是描,不僅要將所拓底稿再加工,使其更加清晰,還要用透明的紙將那些沒有浙粉的圖案紋樣也描摹下來;最後,整理成稿。南方很多彩繪是不浙粉的,因此直接描摹就可以了。在有一定弧度的構件表面獲取彩繪線圖時,這種方法的優點更加突出,缺點就是,對那些脆弱的彩繪來說極易造成損傷,要格外小心,此外,花費的時間、人力也比較多。目前,數碼相機等攝影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彩繪的保護中。利用數碼相機對彩繪拍攝,可以記錄病害、紋樣、色彩等現狀,可以為彩繪的保護提供資料依據,並為現狀調研提供底圖。當然,在彩繪的修復過程中以及修復後都需要大量的照片甚至影像記錄。用一般的數碼相機拍攝時,圖像因為近大遠小的原因,會產生變形。如果要通過數碼相機來獲取完全正投影圖像,對於比較長或者面積較大的構件,可行的辦法是,控制好拍攝點與構件的距離以及相機的焦距等,緩慢地移動,獲取片段照片,然後用軟件合成,再描摹成線圖,這種方法較為簡單,但是非常繁瑣,耗費精力。目前,考古學界己經開始使用一種“完全正交攝影裝置”“可以獲取完全正投影圖像,但是在彩繪保護上還沒有運用。照片屮攝人色標和灰度控制板,用於在沖印照片時和在今後計算機圖像處理時校正顏色和灰度,忠實再現原來的顏色和灰度。
(3)彩繪現狀整理完成了建築測繪,彩繪拓描、攝影後,就可以建立彩繪初步的現狀檔案了。毋庸置疑,建立完備、詳細的彩繪檔案,無論是對於彩繪保護還是研究都是大有禅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