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看風水選墓地 占住龍穴企望江山萬世
日期:2016/12/15 1:14: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生前極端奢侈,死後也要奢葬,而且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選擇自己的墓地。蔣介石雖自己標榜革命,然在繼封建帝王之衣缽上,毫不遜色。1946年,蔣介石以抗戰英雄之態還都南京後,就開始著意選擇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請來了雪窦寺長老太虛,向太虛說明自己意圖。太虛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的8月回到缙雲山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
1938年初夏,“國民參政會”成立時,戴季陶提名太虛為國民參政員,蔣介石同意,汪精衛卻強烈反對,他說:“太虛是和尚,不能干預政治,不能當參政員。”戴的提議被否決。但太虛仍不時地為國事奔波,不當參政員,照樣在參政。且先後擔任了文化運動委員會、東方文化協會、國際反侵略中國分會、中印學會、中緬文化協會等組織的理事、委員、名譽會長等。
話轉回頭。當太虛聽了蔣介石的意圖後,便在金陵四周為其尋龍穴,尋來找去,選定了中山陵與明孝陵之間的一處寶地。
明孝陵位於六朝故都金陵的東郊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北,梅花山因廣植梅花而得名,因三國吳大帝孫權葬於此,故此山又名“孫陵崗”。明初,朱元璋營造陵寢時,有大臣向朱建議,要把孫權墓遷走。朱元璋沒同意,說:“孫仲謀也是一條漢子,留下他吧
明孝陵建於1381年。陵墓全為巨磚築成,下有石雕須彌座,宛如一座大城門樓。門前為石橋。24尊巨大石獸,8尊石雕翁仲排列兩端。明太祖之墓為石塊砌成的護牆所圍,石牆高丈余。陵墓既有皇家陵寢的威武渾壯,又與山水景色融為一體,人若至此,有入仙境之感。尤使人感慨的,是陵寢的正南方梅花山的山尖,恰在陵寢中軸線的南極。而梅花山上為孫權墓。這個江東“碧眼兒”似乎為朱洪武看門了。整個陵墓不僅選址山明水秀,而且設計得含蓄蘊藏,匠心獨運,藏而不露。本來,明孝陵的石獸應該是東西相對的,而當時為了避開梅花山,成為南北相對。其甬道蜿蜒曲折,好似千裡行舟,灣頭一轉,又勝景在目。陵區依山而建,掩蔽自如,屏隔有度。游人見之,無不贊歎。
在明孝陵的東鄰,為一代偉人
孫中山陵墓竣工後,樹立墓志銘,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大家考慮再三,認為唯有與孫中山交誼密切,且國學功底極深的章太炎先生能勝任此事。章太炎自己也說:“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作墓志。”孫中山治喪委員會也於
在紫金山上靈谷寺後,還有譚延�]之墓。譚乃光緒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清政府預備立憲期間,譚被推為湖南谘議局議長。因其辦事圓滑,極善中庸之道,人送外號“甘草”,慨甘草乃調和之藥。譚憑其圓滑手段,在辛亥風雲變幻的歲月裡,無論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大元帥府,以及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譚都居要職。後譚因腦溢血而死,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
在梅花山,還有大漢奸汪精衛之墓。汪於
話轉回頭,雪窦寺長老太虛法師奉蔣介石密旨,在紫金山山前山後看了一遍,最後選中了中山陵同孝陵之間的一處,這地方雖在紫金山的半山腰,然仍可瞰視南京全景。太虛法師看定後,蔣介石便把太虛法師讓於密室,坐定之後,太虛拿出了所畫之墓圖。蔣介石說:“法師請明言。”
太虛說:“地理之秘訣,東漢時說形勢,西漢時說星辰,今人只知說勢,其次說星與形。蓋以山川古今不改,吾人所見不同,發現山川之秘,如狐首青鳥。以形勢查性情,以性情查生氣,此為《葬經》之說。以地下山形,合上上星象,以人間庶物,伏山川變形,逐類推求,隨形模樣,皆格物以明理,參悟萬山性情,總歸一貫機竅……”太虛法師說了番《葬經》、《陰宅》的形勢星辰之說後,便轉入了正題。蔣介石雖然聽得似懂非懂,可還聽得很認真。太虛繼續說道:“吾觀梅花山,其龍穴在中山陵與明孝陵間,凡貴地,必有龍穴,選貴地必先選龍穴,龍短者多為山腳漏落,局又窒塞,決無大貴。《地理》書雲:明朝不如暗拱,蓋百裡之來龍有百裡之局勢,千裡之來龍有千裡之局勢,各隨龍穴的力量,因有暗拱。紫金山梅花山峰環暗拱,從山重疊,三峰對中,兩峰對空,乃坐下真龍之勢。各山勢大小遠近相趁,虎踞龍盤,左輔右弼有天門地戶,其前後天弧天角,謂之金吾執法。其天關地軸,拱衛紫垣。實在是個萬裡難尋的好穴處。”
蔣介石聽了,大喜。太虛法師又說:“我今已說破天機,龍穴已動,公當在中山陵、孝陵間蓋一亭,謂之‘正氣亭’,可將龍鎮住。待公萬年之後於此安然,雖不能保蔣家江山萬世,也使你蔣家福壽綿長。”
蔣介石聽了更喜。數日後,蔣以尋覽鐘山名勝為由,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爬上層崗,遠眺天阙,見太虛所示之處,山川之勝,林壑之美,他處無法相比。又見此處既高於明孝陵,又低於中山陵。東為紫霞洞,西為獨龍崗寶球峰,下為“忠烈塔”――即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四周環境幽雅,悅人心目,遂令下屬就巖下開石築亭,名為以壯觀瞻,實為按太虛所囑。
時因抗戰結束僅一載,國內經濟甚為困難,中山陵陵園管理委員會拿不出修亭之款,後由美、英的一些華僑捐款,亭子方始動工。
亭子圖紙由基泰工程公司設計,共繪制了3種式樣。蔣介石要太虛法師選定。太虛選定了其中之一。此亭為方形,重檐飛角,頂覆琉璃瓦,畫梁彩棟。式樣選定之後,便動工修建。其亭以蘇州花崗石為底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富麗莊嚴。是年秋,工程告竣。蔣介石看了,很是高興,命名為“正氣亭”,並親筆題寫亭名。這3個字用锱金陰刻於亭正面橫眉上。兩旁抱柱聯亦為蔣介石親筆所寫。為藍底、黃邊、金字。聯文為:“浩氣遠聯忠烈塔;紫霞籠罩寶珠峰”。落款為:“蔣氏中正”。亭後砌有花崗石擋土牆,牆中央豎有碑刻,碑文是由孫科撰寫的“正氣亭記”。
(信息來源:中國建築文化風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