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代建制走起來何以“不順”(1)

代建制走起來何以“不順”(1)

日期:2016/12/14 22:49:57      編輯:古建築結構

  33個不同形狀的切體拼接出的流暢線條,構成仿DNA的雙螺旋造型,配以藍白相間的色調……新建的亞運游泳跳水館美輪美奂。而它,正是廣東推行工程代建制的佳作。

  長期以來,各地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主要由使用單位“自建、自管、自用”。由於投資主體責任不清,不但常常造成“超、超規模、超投資”建設,還極易滋生腐敗,導致“大樓建起來,干部倒下去”。

  為治理工程建設領域腐敗和浪費問題,近年來,廣東開始推行代建制,並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首個專業化管理機構——廣東省代建項目管理局。代建制通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單位負責建設實施,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質量和工期,竣工驗收後移交給使用單位,從而有效控制了“三超”,實現“投建管用”的職能分離。

  然而,隨著代建制的逐步推進,其實施過程中遭遇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正視這些“摩擦”和“阻力”,成為深化代建制改革的關鍵。

  代建方不參與立項往往造成被動

  烈日炎炎,位於赤崗塔附近的廣州領館區外交服務管理大樓工程工地,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工作。廣東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江漢玺是這個代建項目的負責人。“時間很緊。這類工程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通常需要一年時間,而我們只有半年工期。”

  但如期“交貨”是代建制的生命線。除此之外,代建單位還必須在約定的投資額度規模和標准下完成代建;否則視為違約,將對此承擔全責。

  在項目投資總額一早鎖定的前提下,保證工程質量和標准絲毫不降並非易事。“為了節省投資,我們特地趕在4月雨季來臨之前,在地下水位最低的時候進行地質勘測。這樣就避免了施工時打止水樁,僅這一項,就省下了60萬元。”

  正是通過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涵養,江漢玺帶領的團隊才保證了該項目基本如約完工。

  “實行代建以後,工程項目回歸到專業化單位來管理,這樣更有利於推行限額設計,搞好工程本身的質量,提高工程進度,也更有利於政府的投資控制。”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江漢玺話鋒一轉:“但目前代建工程的立項主要由使用單位根據其實際情況報發改委審批,代建單位接手時項目投資額、建築標准及規模等都已經鎖定,即使出現缺漏項也得執行。但使用單位並非專業化公司,立項時考慮未必周全,往往導致代建單位具體操作時困難重重,甚至難以為繼,最後不得不重新修訂立項計劃,前期磨合就花了不少時間。”

  某機關大樓的翻新重建便是一例。據了解,該樓已有54年樓齡,是該機關歷史最悠久的一棟樓,立項以後主要對其進行裝修改造。但使用單位立項時卻沒有考慮到上世紀50年代的樓房還需進行防震加固,這個問題最後由代建單位提出,經各部門論證後,才終於修訂了投資總額。

  省代建項目管理局局長段海金曾在省發改委工作過,他對立項報批時的“通病”深有感觸:“相關部門的前期工作其實並不是很到位,審批立項時多從節約投資造價的角度考慮。一些使用單位在報批時也存在故意少報的現象,‘先通過再說’,而沒有從使用的實際出發確定投資規模和建設標准。這讓後接手的代建單位只能‘螺蛳殼裡做道場’。”

  “應該提前介入。”江漢玺感歎道,立項前期就應允許代建單位介入,參與項目使用功能和投資規模的咨詢論證,立項以後再招標代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投標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在項目實施階段客觀上造成與使用單位難以磨合的問題。“專業化公司的參與可以協助業主考慮得更周全。”江漢玺說。

  代建方與使用方的糾結

  然而通過立項、招投標拿到代建項目,才是代建制能否順利實施的開始。由於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在整個審批、建設和驗收的全過程中,代建方和使用方的摩擦時有出現。

  “基建行業本來審批手續就很多,盡管代建單位在代建期間實行的是建設單位的職能,但現行建築行業的只認可後者而不認前者,以至於每份文件都需要業主蓋章才行。”江漢玺頗有些無奈,“像外交服務管理大樓這樣的小型項目,要蓋270多個章。”

  “遇到使用單位配合的還好,如果不配合,一個章往往就要來來回回跑很多部門,效率很低,也影響工期。”由於長期從事代建項目的管理、協調工作,段海金對此也深有體會。

  “實行代建後,既然責任明晰,一切理應由代建方負責,但圖章為什麼又要轉到業主那裡去蓋,這不是又回到原點了嗎?”江漢玺表示疑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