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績效管理切勿過猶不及(2)
日期:2016/12/14 22:51:15   編輯:古建築結構如果說上述實例不過是基於普通一線員工的績效考核,嚴格、細化是必要的無奈之舉,企業管理層和領導干部卻同樣存在過度考核的問題。
某大型(約有兩萬名員工)制造型企業曾經為了強化績效考核,曾專門求助外部的咨詢公司對企業所有的管理崗位進行分析,並對覆蓋公司高層、各職能部門及下屬工廠和分公司主要負責人約200個崗位,制定了非常詳盡的考核評估體系,包括考核的流程、項目、權重、目標、頻率和計算方法,針對這些考核指標每月出分數、每季出排名、每年實行輪換淘汰。
結果之一,是確實讓每個干部都非常明確自己崗位的目標(當然是幾個需要考核計算分數的目標),公司任免中高層干部也有據可依,並避免因公平失范而引發不滿。但如此績效考核過度也顯然導致管理層人人自危,表現便是者都只關注自己下一個崗位以及短期目標,制定目標值時則與上級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甚至未達到目標不擇手段。而且,如果因此導致崗位頻繁變化,最終也不利於公司管理人員的培養和發展。
案例: 一家法資企業的優質績效管理
針對上述實施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機械化、工具化這種“過猶不及”問題,其困惑與頭痛想必令正在遭遇此命運的不少管理者深有所感,那麼,據此是否存在好的辦法·或者現實中有可以借鑒的對象,讓難題和問題可以不再抽象·
對此,筆者倒是曾經供職過這樣一家全球500強法資企業,直至今天,即便經歷數家不同性質、行業及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於其績效體系及模式仍然非常欣賞,總結其特點如下:
首先,每位員工都有年度的績效評估,績效管理注重的是整個溝通交流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評估結果。因為績效評估溝通的過程比一個結果更有幫助,更能建立起雙方和諧的氣氛和協作關系。
其次,績效評估是一個相當全面的工作,主要包括與既定的目標進行比較,評估前一年度的成績和貢獻,制定下一年度的目標,評估員工的個人優勢,須改進的方面和發展需求,根據當前的評估和員工志向來制定個人發展計劃。對於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績效評估還包括勝任力、個人技能和領導力素質評估。
再次,發展永遠是績效管理或評估的核心內容。在績效評估過程中會花很多的時間和內容來探討個人發展的目標,今後可能的崗位以及達到這個崗位所需要的步驟,學習的內容等等。員工有自己發展的需求,同時公司也有對員工的新的期望和要求。
另外,在績效管理和考核中其人性化管理也非常突出。對所有企業來講,持續的不佳績效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令人無法容忍的,但與眾不同的是,該企業面對某個員工某時段或某年的不理想績效,公司和經理層會尤為注重仔細分析原因:是崗位不適合還是家庭等其它的原因·同時,績效評估的最終結果等級一般只告知表現出色的員工,且不會評選或過度渲染所謂的最佳員工、優秀員工等,更不會搞員工排名之類的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