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5月15日起,我國統一啟用電子護照,新版護照首次嵌入了電子芯片,儲存了持照人個人基本資料、面像、指紋等眾多信息,這標志著我國公民國際旅行證件正式邁入全數字化的新時代。圖為世界各國電子護照啟用時間。本版供圖CFP

護照:國際契約的千年演變

愛因斯坦的護照

宋慶齡1929年赴歐洲護照
新聞背景
看了電影《泰囧》,許多人會想到一個問題:在異國旅行,護照丟了究竟該怎麼辦?畢竟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好運的事兒!
有關專家建議,出國旅行前應事先准備一份護照復印件。護照丟失後盡快去當地警察局報案,然後拿上護照復印件和當地警方出具的護照丟失證明,去所在國的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補辦護照。
記得電影《卡薩布蘭卡》嗎?
影片中,卡薩布蘭卡是二戰期間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那裡局勢緊張,留下則意味著戰爭和死亡。這部經典影片,其展開的主線之一就是裡克夜總會的老板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美國護照。
美國護照=安全通行證,這部1942年拍攝的電影,從這個角度,诠釋了美國主流價值,也是二戰中愛因斯坦等一大批人才入籍美國的真實寫照。
今天,護照已經成為各國公民的一份普通身份證明證件,而各國護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話,“請各國軍政機關准許通過並給予協助和必要的保護”。
那麼,護照是怎樣演變成一個全球性的“自由、安全”國際契約呢?
“賣關子”源於護照買賣嗎?
漢絲綢之路實行“護照”管理
“賣關子”一詞,有吊胃口的意思。
確實如此,古代國家之間的交通路途遙遠,邊關能否通關,全憑守關士兵一言定奪,因此衍生了“護照販子”這一特殊群體,他們負責“賣關子”,謀取利益。
其實,以護照形式作為出入邊塞關津的證件,在古代中國已實行了幾千年的時間,其材質有竹簡、布帛、木板、金玉、紙張等。
不同時代,稱謂也不同。夏、商、西周時期的護照雛形稱為“牙璋”和“圭璋”。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護照稱為“封傳”和“符節”。宋代護照又演變為“關引”、“符牌”兩種新的護照,元代護照則以“公驗”、“腰牌”為主,明代護照又出現了“文牒”、“關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
漢代時期出現的“過所”憑證,是一種出入水陸關隘的成熟制度。東漢儒家學者鄭玄注解《周禮》中記載:“傳,如今移過所文書。”東漢另一學者劉熙所撰辭書《釋名》有:“過所,至關津以示之也。”這已明確說明了過所是通過關戍、渡口時需要出示的憑證。漢代的絲綢之路上,過所制一直是絲綢之路管理的核心。
到唐代,過所制度則更為嚴格,凡到各地進行貿易或其它活動的商人等都要持過所,否則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緝拿。唐代正式過所一般為一式兩份,一份正本,由官方加蓋官印發給申請人,另一份是副本與正本相同,也要經過主管官員與協管官員簽名,作為檔案留存。申請人領到過所後,須妥善保管,萬一丟失,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後再酌情處理。無過所者將被視為“私度”,被查獲就要治罪。
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當屬唐玄奘。在小說《西游記》中,玄奘是唐太宗派遣他去印度取經的,而他出發時身上帶了三樣東西:錦斓袈裟、九環錫杖和通關文牒。而實際情況是,因為辦理到印度的過所困難,唐玄奘苦等了三年都批不下來,最後他決定孤身一人偷渡出國。
護照研究專家范振水的研究表明,唐代的外事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已經接近1000年後的現代出入境、邊檢和海關查驗制度。
現代護照源於英法
肩負“自由交通”和“安全保證”
西方護照,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3世紀的羅馬帝國。當時,擔任國際信差的人可以獲得蓋有官方印章的特別證書,信差憑此證書可享有某種特權和優待。
此後,這種特別證書又發給皇家使節,以便出使的國家給予特別的優待。護照(PASSPORT)一詞,來自法文,因為法文自13世紀以後一直是歐洲最流行語言和西方外交語言。護照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樞密院的記錄和英國的法規中,時間是1540年和1548年,護照指由一個國家的外交主管機關發給出國公民,證明其國籍和身份的證件,允許他在外國旅行,並要求外國政府在需要時給予保護。到了17世紀中葉,英國女王開始給所有的英國商船船長頒發護照。此時,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已經呼之欲出了。
18世紀,要求旅行者入出國境時持有護照的國家逐漸增多。1791年法國憲法中,護照被認為是公民的權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規定,每個遷移的法國國民必須有一本護照。19世紀末,波斯、俄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國規定入境的外國人必須出示本國護照。
可以說,現代護照和簽證制度的產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經濟大擴張,催生全球化時代的大勢使然。而護照的內涵,也被確定為“自由交通”和“安全保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格局,護照成為一種國際契約,也在此時基本成型。1920年、1926年召開的兩次國際護照會議,對護照的國際格式和簡化入出境手續提出具體建議,開始供各國采用。
在此期間,南森護照成為一種被國際承認的身份證。這一護照為無國籍的難民而設,1922年由挪威外交官弗裡德托夫·南森設計。隨後在日內瓦簽訂了一項國際協定,決定發放“南森護照”。該協定解決了大批俄羅斯人、土耳其的亞美尼亞人和德國猶太人的移居問題。同年,南森還幫助解決了100萬希臘戰俘和50萬土耳其戰俘的交換工作。直到1942年,有52個國家承認該護照,總共發出了大約45萬本,幫助了數十萬無國籍人士移民到了其他國家。
繼南森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後,統籌該護照簽發的南森國際難民救濟局於1938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自由”和“阻隔”輪流上演
護照會消亡嗎?
這兩年,關於給流亡總統頒發護照的新聞特別多。前年,海地政府同意給前總統阿裡斯蒂德頒發護照,為他結束7年流亡南非生涯開啟通道;去年,泰國也給2006年來流亡海外的前總理他信頒發護照。
不可否認,以“自由”為天性的護照,此時恰恰是一位“阻隔”者。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護照恰恰扮演著“自由”與“阻隔”雙重面孔。
盡管1873年的《美國護照指南》早就指出,“最好的安全通行證是從美國國務院獲得一張護照”。但在1952年,美國才有國民出國需持護照的規定,西班牙、古巴、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等國都在二戰後制定和頒發了護照法規及相關法令。
重建戰後秩序,當然需要建立統一的國際護照制度,以統一護照格式、內容和使用辦法,盡量方便國際旅行。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海事組織都為實現這一目標召開會議,並通過相應文件或建議。1980年,國際民航組織公布了指導各國發行機讀護照的技術文件。去年,國際刑警組織向1000名世界各地分部的負責人頒發了特殊護照,持有這些護照的調查員可以免簽證進入188個成員國的境內。
申根國家,一國簽證25國通行的做法,影響深遠。訪問申根國家,每半年內可以在申根區內合法逗留90天,並隨意穿行於申根成員國之間。1985年,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5國簽署約定,“消除彼此對人民、貨物國境限制”,其後又有歐洲多國相繼加入,確定了歐洲開放邊界的“申根協定”。
此後,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行卡問世,持卡人可以在APEC11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自由通行。與此同時,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英聯邦國家、阿拉伯聯盟、拉丁美洲國家組織、歐洲共同體等國家集團和地區組織分別采取簡化以至取消護照查驗手續或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取代護照入境等措施,以方便和促進本集團或組織成員國。
實際上,護照的“阻隔”作用也被強化,尤其是那些從人口輸出國變成人口輸入國的發達國家。從國際關系來看,各國護照的價值和被認可度,是各國之間利益博弈的結果。亨氏簽證受限指數是一項針對全球不同國家的公民旅行自由度的排名。據統計,在全球免簽入境排名前十位基本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其中丹麥、芬蘭、瑞典、德國、美國等居前。
但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卻有“特殊”標准。2004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好萊塢電影《幸福終點站》上映。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維克多從東歐某國坐飛機前往美國。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的那一刻,他的祖國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維克多的簽證失效,因為不被允許入境,他只能滯留在機場休息室。此後九個月,維克多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發現了一個豐富的人生世界,並與空姐艾米利亞產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
護照轶事:印錯護照——巴拿馬總統電視道歉
2010年10月3日,巴拿馬總統裡卡多突然發現,他親自審批的新版護照上,巴拿馬的國徽印錯了。由於大意,已經有4萬巴拿馬人拿著這些出了差錯的護照,在世界各地遭受著他人的嘲笑……
10月4日晚上19點,裡卡多開始了電視道歉,他先是介紹了道歉因由,然後一個一個地念出領了新版護照者的名字。據統計,以平均每個名字花3秒鐘計算,念完4萬個名字最起碼要花掉33個小時,加上中間兩次短暫的睡覺、上廁所和吃飯,這場電視道歉將會持續50個小時!為此,眾多巴拿馬人紛紛打電話,勸總統停止道歉。但裡卡多仍然堅持,直到在道歉進行了將近4個小時的時候,一位海外巴拿馬人在電話裡說:“總統先生,如果你對民眾們的建議如此不在意,我們還能指望你今後能聽取我們的什麼建議呢? ”裡卡多這才有所顧忌地抬起頭來,對著與電話連線的麥克風問:“你們真的可以原諒我的這個過失?”電話連線那端的聽眾肯定地回答說:“總統先生,我們原諒你! ”這時,總統才停了下來,他向著鏡頭鞠了一個躬,說了一聲“謝謝我可愛的巴拿馬民眾”,隨後走下了講台……
特殊收藏:一本民國護照拍賣近9千元
護照,現在已經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證件之一。但你是否想過,護照也能收藏呢?去年中國嘉德[微博]拍賣會上,一本民國二十二年外交部護照估價1000至2000元,成交價則達到了8970元。
放眼海外,護照收藏已經風靡了30多年。從海外收藏市場來看,最受歡迎的是來自於特殊人物的護照,其實在中國內地的收藏市場上也是如此。在2010年的拍賣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一本1949年的世界和平大會護照,成交價為8960元。這本護照是由當時北平市市長葉劍英親筆簽名簽發。此次大會由郭沫若帶團,這本護照原來的主人是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聯絡部副部長。
在中國,護照一詞的出現是在近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天津、漢口等沿海、沿江城市出現了租界或租借地。華界和租界為避免和防止對方利用特殊的環境進行非法運輸或貿易,便部分實行驗關制度,由中國官方簽發給個人的攜帶禁運品,請求對方驗關機構准許放行的憑證,就被叫作“護照”。在2005年上海的拍賣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一件張元濟出使九國的護照,其為張元濟於清宣統二年奉命赴英、法、荷、德、比、奧、意、俄等國游歷並至美調查教育事務所持之護照,護照上面有各國領事簽證,成交價達到了1.54萬元。
護照的時間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發行時間較為久遠的護照,因存世量小而變得非常珍貴,個別具有史料價值的護照其價格更高,在2009年的拍賣市場上,曾經有一件清光緒出使護照,估價4000至8000元,成交價則達到了5.6萬元,其為清光緒三十一年欽差出使大臣張德彝,發給清朝駐英國參贊外務部員外郎陳懋鼎回國護照。
護照上的戳記也是收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一些貼有印花稅票的護照,更是成為了藏家關注的對象,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民國二十二年外交部護照,上貼有廣東紀念碑印花稅票1元二枚,雖然封面有損,但依然受到買家的追捧。
護照傳奇

澳大利亞護照 增第三種性別
澳大利亞護照——增第三種性別
2011年,澳大利亞護照新增了第三種性別選擇——不確定,這個性別選項為X。澳政府發言人聲明,實施這項新政策是為了消除對變性人和雙性人的性別歧視,人們可以根據內心的本質來選擇自己的性別,這是對人性的尊重。
新政策實施後,雙性人可以在性別選項上勾選X。而變性人只要出具醫生證明,便可更改護照上的性別選項。在這個政策出台之前,性別選項只有男性和女性。並且在接受變性手術之前,不得更改護照上性別選項。而前一年,美國也取消了必須接受變性手術才可更改性別的規定。並且,國際民航機構也將接受護照上的第三性別選項。這項措施可以使人們在旅游中不被性別歧視。
跨國尋母——英國猩猩也辦護照
英國萊斯特郡特懷克羅斯動物園3個月大的倭黑猩猩“比利”遭母親遺棄。在動物園工作人員的聯系下,它與陪護人員一同搭乘飛機前往德國法蘭克福的“新家”。
在伯明翰機場,一名女護理員協助裹著白色棉質毯子的“比利”在登機手續辦理櫃台前,把自己的“護照”交給櫃台工作人員,准備搭乘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飛機前往800多公裡外的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工作人員熱情歡迎這名特殊乘客。“比利”不僅有自己的動物出口證明,還有一本特殊護照,護照上寫著它的信息並配有照片。
忘帶護照——男子iPad闖關
2012年初,一名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名叫賴恩斯的男子稱,上周五他驅車由自己居住的魁北克省南部來到距離美國佛蒙特州邊境尚有半小時左右車程地方,才驚覺護照仍然留在家中。他隨即記起曾將護照掃描副本存放在自己的iPad平板電腦上,於是想試試是否可借此過關,而不用再開車兩小時回家取護照。
賴恩斯向海關官員解釋自己的處境,對方接過他的平板電腦和他的駕照步入邊境辦事處,大約5分鐘後回來,表示可以讓他入境。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表示,會接受持有護照、加強版駕駛執照或相關身份證明文件的加拿大公民由陸路入境美國,但其中並未提到掃描和影印類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