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塘 陸巷 唐模 南屏 這些沒聽說過的古村很好玩
日期:2016/12/15 23:43:27   編輯:古代建築【寧波·走馬塘】
走進中國進士第一村 看最具特色的水系布局
想在新春討個好彩頭,企盼子女學業有成,那就去距寧波城南僅30分鐘車程的鄞州走馬塘古村逛逛吧。因為,在走馬塘的歷朝歷代,一共出過76位進士,有著“中國進士第一村”的美譽,可謂沉澱了千年文化。
走進村中,但見一個千余平米的水塘“荷花塘”,村外環繞的護村河稱作“君子河”。村裡的老人,將荷花稱作走馬塘的村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意。在荷花塘邊,就有一堵漂亮的馬頭牆,沿著牆邊那條小徑前行,由此可開始對全村的游覽。
與其他保存完整的古村不同,走馬塘的古代建築群,不是成片相連的。村中明代建築目前保留下來的尚有8處,清代建築則是隨處可見。走馬塘村中小橋流水,古巷幽深。一條長約百米的古街,沿街木結構的老房子多為二層樓。庭院碑刻、陳氏祠堂、瞻衮堂等古建築,均保留著江南水鄉固有的古樸韻味。
令人眼前一亮的,要數古建築上的石雕花窗。窗上不僅有各種文字,還別具匠心地雕刻著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圖案。據說在走馬塘,這樣的石窗共有100多扇,故走馬塘又有“浙東第一窗”之稱。
另外,備受攝影愛好者“來者”推崇的,要數走馬塘最具特色的水系布局。走馬塘村四周的護村河,呈長方形格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300多米,通過小橋與外面相連。據說,在宋代,走馬塘村民可以從家門口坐船進入京杭大運河,直達京城。當然,護村河最大的功能,還是用作漿洗、灌溉、防火、行舟等。
周邊玩法:只去走馬塘不夠盡興的話,可以順道再去寧海的前童古鎮。前童古鎮是浙東地區至今保存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的小鎮。古鎮按“八卦”原理引水入村,挨戶環流,堪稱江南一絕。這裡也是電影《理發師》的主要取景地。
自駕線路:杭州-杭甬高速-S34省道-雅戈爾大道-鄞縣大道-寧南南路-惠風東路-鄞州區走馬塘,全程約2小時。
【蘇州·陸巷】
游熱門影視劇外景地 品聞名遐迩的太湖三白
蘇州東山鎮的陸巷古村,曾是《橘子紅了》《畫魂》《小城之春》《紅粉》等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從古村外景,到廳堂內景,都被影視劇導演們交口稱贊,“來者”也是由此慕名而去。
在“來者”眼中,陸巷是明清廳堂建築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古村落。這裡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鄉,他連中“三元”後建造的解元、會元、探花三座木質古牌樓,呈“丁”字形矗立在紫石街的東南北三面。從而形成了以文化名人為代表的文化名村。
在陸巷古村裡,保存著許多大型的住宅建築,多數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風格,門窗、門樓、雕刻,均頗為講究。尤其是“廳堂”文化,別具一格。以供訪客參觀的王鏊故居“惠和堂”、匯聚雕刻藝術的“粹和堂”、休閒品茗的“懷古堂”、收藏品展示的“懷德堂”等開放式景點為代表,建築、家具、字畫、花轎、古董等古舊陳設和不同功用主題,使得這些“堂”各具特色。有人說,走進陸巷,就像走進了明清廳堂的建築博物館。
被譽為“江南第一樓”的“雕花樓”,是陸巷古村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它始建於1922年,耗資十七萬銀元,占地近十畝,建造工藝精湛,極盡建築表現力之能事,是一座莊園式的仿明建築群。
在陸巷,你一定要品嘗聞名遐迩的“太湖三白”:白蝦、白魚、銀魚。在古村的湖邊,品嘗船家用自帶“三白”做的活水炝白蝦、干蒸白魚、銀魚炒蛋等三道“船菜”,又別有一番情趣。
【黃山·唐模】
體驗千年古村裡的小西湖 感受徽派園林傑出代表
周邊玩法:唐模原為安徽歙縣所轄,現屬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所以游玩過唐模古村後,可以去黃山看雪景,或者去黃山市區泡醉溫泉,逛逛屯溪老街。
自駕線路:杭州繞城高速-杭徽高速-歙縣下高速-徽州區潛口鎮,全程3小時左右。
周邊玩法:“來者”告訴大家,陸巷就位於太湖之濱,所以游完陸巷再到太湖邊轉
轉感覺也不錯。而且,在東山鎮的陸巷附近,還有典型的蘇州園林“席家花園”,也值得一去。“席家花園”內不僅有別致的園林景觀,還有為皇帝修建的御碼頭,以及白居易、范仲淹等歷代名家的墨跡珍寶。此外,名茶“碧螺春”就產自東山,可以捎帶一些回來。
自駕線路:杭州-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蘇嘉杭高速-蘇州城區出口-南環高架-西環路-三香路至東山鎮,全程約2小時。
要想感受一番人少景美、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魅力,“來者”會推薦你去安徽黃山徽州區的唐模古村。這座有著“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美譽的古村落,以其千年古樟之茂、水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和“一村三翰林”之名,讓所至之人,無不拍手稱快。
唐模村被稱作“水口園林”, 以水口和園林為主要特色,自然離不開水文化。“水口”主要是指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的意思。在唐模古村,不僅有穿村而過的檀干溪,在村口附近更有“小西湖”——檀干園。
檀干園,是唐模園林景色的主要組成部分。檀干園建於清初,占地十余畝,引檀干溪水而入,似與錢塘江相對應;三塘相連,自然形成“三潭印月”。還有與“蘇堤”對應的“湖堤”,與“湖心亭”對應的“鏡亭”,以及白堤、玉帶橋、亭台水榭等,均按照西湖的構造而建,可謂是西湖的縮影,所以又稱“小西湖”。
游走古村會發現,唐模水街是把水文章做到極致的典范。檀干溪從村頭流到村尾,雖然只有兩裡路,但是一邊是百余米長的商業街區,一邊便是水口園林。溪上十座石橋,有的像蜈蚣,有的似玉帶;從單孔到雙孔,從拱橋到平橋,每座橋形態都不一樣,因此,被當地人稱作“十橋九貌”。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座叫做“高陽橋”的廊橋,橋上建有廊屋,是供休息、觀景和茶藝表演的地方。
唐模古村不大,但歷史上同一村就出了三個翰林,讓這裡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尤其是越過“小西湖”後,即可見到一座全國罕見的“同胞翰林”牌坊,更會讓人遙思唐模當年的文風鼎盛和文運繁昌。水口園林與人文歷史,使之不愧為“徽派園林”的傑出代表。
【黟縣·南屏】
品鑒中國古祠堂博物館
尋找《菊豆》裡的大染坊
周邊玩法:宏村距南屏僅半小時車程,沒去過的話,可以去看看。那裡最大的特色便是徽商的豪華民居,現存的木雕、裝飾等也都保存完整。其主要景點都集中在南湖和月沼兩個地方,清晨和傍晚最適合攝影。
自駕線路:杭州繞城高速-杭徽高速-屯溪南下高速-沿省道經休寧縣、漁亭鎮-黟縣西南約4公裡,全程2.5小時左右。
在安徽徽南的黟縣,相信很多戶外玩家、攝影愛好者,對於西遞、宏村一定毫不陌生,但是距宏村僅半小時車程的南屏古村,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來者”說,應該說南屏毫不遜色於宏村,只是知名度沒那麼大而已。如果去黟縣,南屏非常值得一游。
南屏村位於黟縣縣城西南4公裡處,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村中僅千余人口,卻有36眼井,72條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從村頭到村尾,兩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還保存著相當規模的宗祠、支祠、家祠等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全國也不多見。因此,又被稱作“中國古祠堂建築博物館”。
南屏村的祠堂,大都由舊時做官、發家者建造。其中,尤以村中心的葉氏宗祠“敘秩堂”最具盛名。這座建於明代的祠堂,占地近2000平方米,共由80根粗大的圓柱支撐,分上、中、下三進大廳。整個祠堂次第布局頗為講究,非常值得細細品鑒。
除了林立的祠堂,你還能在南屏村看到各式各樣的古私塾園林和古民居建築。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的《西園記》中所描寫的西園,就位於南屏村村口。原為葉姓先人為子女讀書而建,占地3000余平方米。歷經戰亂,現僅存“西園”大字門額,一株明代古樟和嘉靖年間的石橋,及西園溪等遺跡。
300余幢古民居建築,在村中縱橫交錯,每幢房屋本身也都結構奇巧、營造別致。其中,比較有看點的要數冰凌閣、慎思堂、南薰別墅、倚南別墅、雕花廳、小洋樓、官廳等老宅庭院。
另外,南屏還被眾多影迷稱作“中國影視村”——《徽商》《臥虎藏龍》曾在這裡取景,張藝謀執導的著名影片《菊豆》也在此取景拍攝,片中的那個“老楊家染坊”,現在還能找到其原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