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組圖)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組圖)

日期:2016/12/15 22:14:07      編輯:古代建築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

  北大街的阿婆粽,肥瘦相間的扎肉,十米飄香的臭豆腐,古樸的放生橋……游過朱家角的朋友會對這些心馳神往。而這個春天,當你再度游覽此地,你會發現,朱家角正在悄悄向藝術景區轉型。譚盾水樂工作室、絲綢之路藝術館、證大藝術館等藝術場館的蓬勃興起,讓這個水鄉古鎮充滿文化氣息。再往後,正在開發的朱家角西鎮將成為匯集時尚元素的新休閒地標。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推薦你再去朱家角走一走,不經意間你就能嗅聞到清新的藝術氣息。

  證大朱家角藝術館

  創新水墨與大眾互動

“蛙王”在藝術館前演繹行為藝術
“蛙王”在藝術館前演繹行為藝術
  沿著北大街往深處走,一路是飄香的扎肉筍豆,走進一幢樸素的小樓,匾額上書寫著“證大朱家角藝術館”,這裡將是我們此行藝術之旅的第一站。從現在起至4月15日,這裡正在舉行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和香港藝穗會聯合主辦的“滬港文化交流”,邀請了“蛙王”郭孟浩在此舉辦水墨塗鴉展。 “蛙王”也將其藝術工作室搬到了藝術館,走進這個名為“蛙王博物館”的工作室,不了解的人會嚇一大跳,各種布條、宣紙、塑料擰成一束束綁在繩索上,裝著墨汁的各色飲料瓶懸掛在半空中,其中還夾雜著變幻萬千的水墨作品,莫非這個蛙王是搞“無厘頭”?仔細打探才知道,場館其實分為“青蛙眼鏡十年計劃”、“實驗水墨空間”、“蛙玩臨”和“蛙游威尼斯”等不同空間,以多條故事敘述線,展示“蛙王”多元的藝術創作,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多維度、缤紛有序的“蛙托邦”。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
“蛙王”的水墨作品(左),

  懸空廢舊塑料瓶也成為可欣賞的作品(右)。

  看似紛亂的展館,其實充分展現了“蛙王”無拘無束的創作自由,他亦善於利用飲料瓶、紙張等廢舊用品來創作,體現環保的同時,也造就了一組組獨特的作品。 “蛙王博物館”既是檔案庫,也是舞台。有意思的是,去參觀的時候正碰上蛙王的塗鴉演出,一件進百平方米的畫室裡,鋪就了十幾米長、一米多寬的宣紙,最遠處還有三幅白紙,只見“蛙王”和兩位藝術家一個掄、一個捅、一個刷,分別在三幅白紙上留下了隨性的墨跡,然後“蛙王”邀請到小孩子們在宣紙上跳舞留下腳印,再讓他們朝地上的水墨噴水,將水墨暈染開來,最後任漫天飛舞的紙屑無規則地掉落在紙墨上,一套“無厘頭”的程序之後,作品就算完成了。 “蛙王”和孩子們歡快地離去,留下一群瞠目結舌的觀眾。半晌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正是蛙王“自由”的創作過程,他是在“玩”藝術。

  “蛙王”郭孟浩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出他在水墨和書法方面的熱愛。早先他在香港搞創作,年輕他渴望在藝術領域闖出一個新風格,但是當時香港藝術界仍是老傳統藝術為主流,郭孟浩的作品顯得格格不入。後來,他遠去紐約闖蕩15載,又回到香港,後又在上海、北京等地和韓國生活多年,在藝術游牧的四十年中,他不斷吸取各地文化經驗,將多元文化交匯融合,去年蛙王成功“暢游”了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今年春天,他選擇在江南水鄉朱家角駐場,將水墨與大眾互動,讓水墨藝術具有大眾性。

  所以,如果你現在來到證大朱家角藝術館,便可以欣賞到“蛙王”在工作坊裡創作的青蛙眼鏡、卷紙水墨雕塑、即興塗鴉等,說不定還有機會信手拈起身邊的物料或者廢舊用品,與“蛙王”來場隨性創作互動。

  1

  1

逛古鎮品新韻 春游朱家角文化地標

  上海手工藝朱家角展示館

  古樸老屋中看精致手工藝

  在上海手工藝朱家角展示館,游客們既可以感受到江南古鎮老房子的古樸氣息,又可以體驗人文藝術之旅。以“弘揚工藝美術文化,整合工藝美術精品”為宗旨的手工藝館,是名副其實的藝術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自開館以來,曾多次舉辦國際交流展,如五大名窯個人專題展、中國仿古唐三彩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個人作品展、世界非遺冰清玉潔青瓷展等。這裡每年會開設不定期的動態展覽,目前正在展出的是2012海峽兩岸青花藝術禮品展,有興趣觀展的朋友不妨來走一走。

  這裡也是舉行活動聚會的休閒場所,游客可以在大廳、雅室、露天陽台三大區域欣賞藝術品,或者在溫暖的春日約茶友臨窗品茗,也別有一番味道。

  譚盾水樂工作室

  江南水景融合現代水樂

  在港汊河道密布的拐角處,三間聯排的民房裡,中央的一間便是水樂堂。中國現代音樂大師譚盾於此開設的水樂工作室已經成為朱家角著名的文藝人文項目。

  該建築位於古鎮區西井街1弄1、3、5、7號館,它曾為中國明清時代的民居,靠近小巷西井街一側為地上二層,靠近漕港河一側為地上一層的傳統木結構建築。前方的水面、近處的寶剎古橋與周圍散落的民居一起,營造著江南水鄉的濃郁氣氛。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譚盾水樂演出名噪一時,。它將現代音樂、展示藝術與朱家角古鎮的河水、古橋、禅寺和老宅融為一體。當時,考慮到靠近漕港河一側的地面一層建築的空間體量太小,需將前後兩棟房子整合起來綜合利用,並在建築外牆中央設計一個二層高度的大型玻璃移門,透過玻璃,水樂堂的內部空間與河對岸的清華閣連成一線,這充分考慮了白晝黑夜以及室內外效果。

  在內裝修方面,設計師將原木結構骨架予以最大限度保留,並調整到對觀眾視覺效果較好的位置。建築的一樓是連通的大空間,中央至漕港河岸設置著多個盛著淺水的巨大水盤,在舉辦活動時結合演出可在水盤上搭建臨時舞台。演出時的動與展示時的靜,提供了水樂堂常年作為綜合文化設施的可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