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馬巷古鎮打造廈門東部次中心 未來5年將增20萬人口

馬巷古鎮打造廈門東部次中心 未來5年將增20萬人口

日期:2016/12/16 18:44:35      編輯:古代建築
   馬巷鎮曾是“閩南四大古鎮”之一,數百年的商業重鎮,自古以來就有以“車輪滾滾,紙字千萬捆”形容馬巷“無商不富”的說法。但改革開放以來,同水頭、安海、灌口其他三鎮相比,發展一直處於弱勢。

  許多平時極少出島的市民可能不會發現,最近兩三年來,馬巷古鎮發生了許多大的變化,翔安火炬產業區的建設、大賣場的入駐、翔安首個房地產項目的開發等,都對經濟產生了強勁的推動作用,經濟的發展使城區面貌不斷更新。

    成為三個中心的中心

  馬巷已有千年歷史,自明代中葉以來,就已經逐步形成貿易集市,到清朝乾隆年間,馬巷設置廳治時,更變成了店鋪林立,煙火萬象的巨鎮。也成為晉江、南安、同安的貿易中心和物資集散地,也是廈門市東半部的經濟、貿易、文化中心,可以說是三個中心的中心,同時也是閩南重要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

  馬巷轄區內水、路、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完備,水陸交通發達,是廈門、泉州、漳州三市交通咽喉,泉廈高速公路、國道324線和翔安大道穿鎮而過,鎮中心距廈門市33公裡,至泉州55公裡。

  同時,瓊頭港為商漁港口,碼頭、漁港也可通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最近幾年來,新型商品批發市場、大型賣場應運而生,公共設施齊全,34個社區已從小康向寬裕型轉變,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日益完善。

    打造廈門東部次中心

  “要是4年前,目前的這種變化真是想都不敢想。”已經在馬巷工作快20年的,現任鎮長紀添財這樣告訴記者,4年前,翔安新區設立,作為新區的中心城區,馬巷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火炬翔安產業區、翔安綜合工業園區、巷北工業區等建設項目快速推進,友達光電及其配套項目、中華映管、廈華電子、東元電子等重點項目相繼落戶。現已擁有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2900多家,湧現了如意食品、中盛糧油、舫昌衛生香、洪氏電子等一批較大規模的企業,初步形成了電子產品、衛生香制品、交通運輸、面粉及制品、蔬菜深加工等五個產業支柱。

  紀添財說,今年以來,大型超市、家電賣場也相繼入駐馬巷,首個房地產項目開盤,都創造了翔安新區的歷史。今後,隨著翔安隧道的開通,馬巷將大大拉近與島內的距離,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因此,馬巷提出將打造廈門東部次中心。

    5年將增20萬人口

  馬巷鎮總面積69.7平方公裡,轄有34個社區居委會,目前常住人口8.3萬人,流動人口2萬左右。馬巷鎮鎮長紀添財說,隨著各個工業區進駐的企業不斷投產,估計在未來5年將會有20萬流動人口湧進馬巷鎮,將是目前常住人口的3倍。

  如此巨大的人口增幅,政府將面臨很大的壓力。紀添財說,維護社會穩定,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是首要責任。馬巷鎮要抓住第二產業迅速擴張、內外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等有利時機,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商貿、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改造提升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

  同時,還要深化城鄉流通體制改革,健全城鄉消費市場體系,不斷豐富創新消費品種和方式,引導和開拓城鄉消費市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