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黃姚古鎮自助游攻略
日期:2016/12/16 18:03:00   編輯:古代建築
古鎮全貌
桂東的莽莽崇山之中深藏著一個古老的地方,那裡有流淌千年的溪流,有跨越千年的石橋,有坐落千年的村莊,有千年血脈生生不息的居民,時光仿佛在這裡小小地打了一個結,便留住了千年的氣息,在那些古老的青磚瓦頂綿延深邃。透過淡淡炊煙不經意窺見那靜靜的背影,就會忍不住貼近,輕輕牽住它的衣角,挽住它的腳步,一起走進塵封的記憶。
這裡就是黃姚,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發祥於宋代,興建於明朝,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相傳南宋開寶年,大將楊文廣率部到昭平平亂,路經此地,得知當地只有黃、姚兩姓居住,便為之取名"黃姚"。繁衍至元末,此地已有黃、姚、鄒、莫、曾、鄧、吳、古八姓,而"黃姚"這個名字卻沿用至今。
認識黃姚,也許大多數人源自電影《面紗》中那一段曲折糾葛的愛情。但此後,記住的除了那場關於愛的救贖,最難忘的應該就是集桂林式奇山秀水、平遙式明清古鎮於一身,古樸夢幻的古鎮風光了。
青山秀水 九宮八卦
與許多江南小鎮一樣,黃姚也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精雕細刻的檐梁壁畫,有曲徑幽長的青石板街道,甚至還會有個撐著雨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在你不經意間走進那古老的小巷……只是,這裡少了一份喧囂與浮華,如同那屋檐下靜靜的黃色燈籠,沒了紅的俗艷,卻又多了一分洗盡鉛華後的自然古樸,寧靜淡泊。
踏入朝陽裡的古鎮,檐下燕隱入舊時瓦,青石板映著淡淡金色的陽光,溫暖且明亮。碧綠的溪水緩緩流淌,不斷地將新鮮血液注入這古老的身軀,留住了千年前的容顏。那不知已多少年歲的古榕樹依舊在村中默立,靜靜端詳著身邊一切千年依舊未變的模樣。古老街巷裡老人踽踽而行,小孩子們依舊在水邊嬉戲,那陽光下盡情揮灑的童年,帶著無憂無慮的清脆笑聲在大山裡回響,消失於深深的街巷中。
鎮內幾條彎彎曲曲的青石街巷,似一條蒼龍。從山頂俯瞰,龍畔街和中興街是兩條龍須,安樂街、金德街、迎秀街、連理街這四條相互連接、東西走向的主道則是長龍身軀,向南北分出的小巷便是龍爪了。一只只鎮門、巷門、宅門守衛著古鎮,四周穩坐著九座青山,宛如游龍一般從四周聚攏,將古鎮護在其中。九山環抱,黃姚人稱之為"九龍聚穴",古鎮背枕"龍脈",所以"人傑地靈、財阜民興"。那最高的真武山,形同一枝豎立的毛筆,高高聳立在古鎮之東,登上山頂,便可將古鎮山水盡收眼底了。姚江、小珠江、興寧河潺潺流過,蜿蜒交匯於古鎮。姚江由東而來,向古鎮南端的疊螺山腳流去,在鎮中心形成倒"S"形,狀似八卦圖。自古,中國風水中便流傳著水能儲氣聚財的說法,近千年來,黃姚一直是方圓數百裡最富裕的村鎮,也許真是這三條江帶來了財氣。三江之水不但調節著古鎮的小氣候,便利了水上交通,更使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生命延續了,交通便利了,經濟又如何會不發展呢?
古鎮古街
尋覓那些古老的痕跡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峰如屏風一般,將古鎮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後,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著青光。
黃姚過去以商業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閒置不用,卻仍保留著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著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固守在牆上诏示著古鎮曾經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現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御外敵用的。迎秀街由古至今都是安靜的,只有茶余飯後的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屋前裡短家常。在這裡甚至還能看到戲曲界名人歐陽予倩先生的故居。歐陽予倩先生不但在京劇界與梅蘭芳齊名,有"南歐北梅"之說,更是抗戰時期的愛國知名人士。如今走入"歐陽予倩寓",那房頂吊著的銅油燈,牆上掛著的黑白劇照,仍在述說著當年的點點滴滴。
古鎮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牆面、天花均雕梁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陳舊斑駁的牆內保存著先人留下的遺產,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著幾只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還帶著臥床時的溫度。半掩的木門邊也許還有一位老人,坐在四方椅上微閉著雙眼,不知是沉沉睡去了還是沉醉在當年的回憶中。至於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閣樓的木箱裡,帶著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於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裡,即使新鎮已建有新房,也不願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