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江南古鎮 木渎的30年變遷
日期:2016/12/16 18:35:56   編輯:古代建築——經濟實力增強了
1978年以前,木渎鎮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鄉鎮,原金山鄉和木渎鎮的社隊辦企業只有石料廠、農機廠、石英砂廠、味精廠、小化工廠等15個,規模小、檔次低,全鎮企業總產值僅有1846萬元,上繳國家稅金186萬元,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使木渎鎮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全鎮擁有外資企業227家,私營、內資企業2652家,個體工商戶4435戶,建成金楓科技、金橋兩大工業園;工業銷售(開票)收入132.98億元,增長720倍;全口徑財政收入11.58億元,增長622倍。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78年,全鎮人均年收入163.06元,至2007年,全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增長13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3777元,增長84倍;1978年,全鎮只有1家工商銀行,1個農村信用社,存款167.47萬元,2007年,全鎮已發展有10家銀行和1家典當行,城鄉居民銀行儲蓄存款余額33.8億元,增長2018倍。全鎮居民家庭電話和手機普及率從零增加100%,互聯網普及率從零增加到61.25%,私人汽車擁有量從零增加到1.3萬輛,平均6-7人擁有1輛汽車。
——商貿發展繁榮了
1978年,全鎮只有石家飯店等少數幾家飯店和點心店,且規模小。目前,全鎮飯店等各類飲食店290家,其中有相當規模的飯店達50多家,四星級賓館有天平大酒店、中華園大飯店2家。1978年,全鎮只有1家浴室,沒有任何休閒場所。目前,全鎮已有100多家浴室和足浴房,8家咖啡店家,69家娛樂休閒中心。市場建設在1978年全鎮只有1家1000平方米左右的水產、蔬菜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目前,農貿市場、果品市場、木渎商城、山羊交易市場、花木市場、景觀石市場、汽車市場、汽車配件市場、五金機電市場、鋼材市場等市場種類多,總規模近100萬平方米。香港街商貿區、凱馬廣場、長江路商圈、金楓商業廣場等四大商圈已初具規模,金山路、明清街等餐飲一條街、花苑街休閒一條街、香港路、中山路、翠坊街等商業街區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城鎮建設變靓了
1978年,木渎鎮區面積只有1平方公裡多一點,目前鎮區面積超過9平方公裡。加上13.6平方公裡的開發區,木渎鎮基礎設施已覆蓋到全鎮除了山地區域外的所有地方。30年前,木渎鎮只有蘇福公路、木東公路與外界聯接,沒有鎮級公路。現在全鎮道路“六橫五縱”格局已形成,支線道路密布全鎮每個角落,並全部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目前,每天有22條市、區公交線路200多個班次直達或途徑木渎,2006年還在全鎮開通了3條環鎮公交線路,方便了農村居民的出行。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建設了日產4萬噸自來水廠,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新建了1座500千伏、4座110千伏大型變電站,成為用電標准鎮,天然氣或液化氣使用率達100%。全鎮建造了日處理能力達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全鎮每個社區都建造了小公園、小游園,居民步行5—10分鐘都有理想的休憩場所。
依照“保護古鎮,建設新區”的原則。98年起結合發展古鎮旅游,對古鎮歷史文化進行充分挖掘和保護,修復了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靈巖山館等明清私家園林,整治了山塘老街、中市街、南街、西街及古河道。對古鎮保護區內民宅、私家花園、古河道、古橋的進行有效保護。新區建設上更是規模空前,1993年起,先後在水稻田裡新建了寬廣的金山路、金楓路、珠江路、竹園路,對蘇福路、木東公路進行擴建,道路沿線亮化、綠化、美化,沿路建築裝飾一新,並安裝了霓紅燈,四大商圈及多條商業街快速發展,10多個居民住宅小區規劃合理,環境優美,城市形象更加顯現。
——農民變成股民了
改革開放以來,木渎鎮農村改革的最大成就是農村股份制改革,建立了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和農村物業股份合作社。
農村股份制改革,使農民基本結束了世世代代種田的歷史,農民變成了股民。
全鎮各村將村級淨資產量化給農民,組建了社區股份合作社,目前每年人均股紅分配從幾百元到近兩千元不等。另外,各村還引導農民利用手中的閒散資金投資入股,組建物業股份合作社,拿出全鎮優勢地塊搞三產商業房建設,確保農民投資取得較高回報。到2010年,條件好的村,農民可從兩個合作社中獲得股紅人均1萬元,戶均3萬元,一般的村,農民可獲得紅利人均3000元,戶均1萬元。
——教育事業興旺了
30年前,全鎮中小學校捨普遍簡陋破舊,學校分散、規模小、師資力量薄弱,無現代化教育設施。1989年,新木渎二中建成啟用,1995年起撤並村級小學,新建了木渎二小、三小、五小,2006年1月,新木渎中學建成啟用,2006年8月木渎鎮教育資源優化組合,在原木渎二中、三中的基礎上組建木渎實驗中學和木渎第二高級中學。木渎實驗中學、木渎中心小學搬入新校捨擴容,木渎二高再次擴建。2008年6月,木渎實驗小學易地重建。至今全鎮所有學校除實驗小學正在建設外,已全部新建擴建,校捨面積比30年前增加了幾十倍,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全部到位,在校生超萬名,師資隊伍建設更上台階,全鎮幼教、普教、職教、成人教育、社區教育全面發展,成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
——文化生活豐富了
30年前,木渎鎮沒有一座文化樂園(場地),只有一支業余文藝演出團,不時在全鎮巡回演出。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兒童樂園,1989年改為文化樂園,占地20畝,內設13項活動項目和圖書館,活動陣地建築面積2189平方米。1996年,在下沙塘新建木渎圖書館,面積約300平方米,藏書約1萬余冊。2005年12月18日,規模和設施都堪稱全省一流的木渎鎮文化中心建成並對外開放。木渎文化中心占地43畝,建築面積7578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內設影劇欣賞、圖書借閱、文化展示、藝術培訓、體育健身、信息資源共享、團隊活動、激情廣場等八大項目。文化中心每年舉辦100多場次文化活動,培訓各類人員2000多人次,文化中心廣場每天吸引500多人參加文體活動。文化中心圖書館藏書5萬余冊,全年辦理借閱證達3760多張。
全鎮除了鎮區有文化中心、凱馬廣場、文化樂園、木渎公園等較大文體活動場館外,各村、社區均建有文體活動場所。另外,還在兩個外來人員集中居住區,組建了“文化中心基層服務點”。目前,全鎮有20多支業余文化團隊,有80多個業余體育鍛煉小組,2000多名文體積極分子活躍在全鎮各村、社區、學校、企業。木渎鎮先後被評為省群眾文化先進鎮,省一級文化站,市二十一世紀文化示范鄉鎮、省民間藝術(書法)之鄉、江蘇省鄉鎮文化站標准化建設工程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