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1:12   編輯:古代建築漢長安城位於西安城西北約5千米。在西漢200多年中,這個城市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安城歷經三個時期,90多年建成。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將秦興樂宮重修,改名為長樂宮,由栎陽遷都於此處理朝政。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成未央宮。惠帝元年(前194年)開始修築長安城,惠帝五年(前190年)九月城牆修築完工。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興建了城內的北宮、桂宮、明光宮和城西的建章宮,並在城西修建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等。至此,長安城全部建成,規模齊備。周長25.7千米,面積36平方千米。 長安城的城牆,全是板築土牆,十分堅固。城高12米,下寬16米左右;城東牆長6000米,南牆長7600米,西牆長4900米,北牆長7200米。東牆較直,其他三牆均曲曲折折。長安城共有12個城門,每門各有3個門洞,以便利交通。城圍有護城河,寬2丈,深3丈。為了把先修的宮殿建築都包括在內,城垣只得順地勢修築,因此漢城成為不規則的方形。城南像南斗星,城北像北斗星,因此又稱“斗城”。
城內街道布局整齊,有8條大街,160個巷裡,9個市區。街道寬平,可以並列12個車軌,道旁栽植槐、榆、松、柏,茂密叢蔭。最盛時城內人口近30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的城市。 城內有許多宮殿、邪宅以及府寺,重要的宮殿有:
長樂宮,在城東南隅,又稱東宮。本是秦時的興樂宮,漢高祖劉邦五年(前202年)重加整修,由前殿、臨華殿、長信宮、宣德殿等14個宮殿合成,宮周長10千米。
未央宮,在城西南部,又稱西宮。劉邦稱帝以後七年(前200年)始建,由承明、清涼、宣室等40多個宮殿台閣合成,周長11千米,是中國歷文上最有名的一座宮殿。西漢和以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七個朝代的皇帝在此處理朝政。
建章宮,在漢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內,武帝劉徹太初元年(前104年)建,也是由許多宮殿台間合成,號稱千門萬戶,前殿高於未央宮。北部為太液池,南部有神明樓、井干樓。
西漢以後,由於朝代更迭,兵火不斷,漢長安城破壞很大。隋文帝楊堅棄漢城,築新都大興城,漢遺故城成為楊堅一姓的私產,人稱“楊家城”。現漢長安城東城牆還保存較多,可看到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太液池和承露殿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