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成果應用專題研討會》在台兒莊古城召開
日期:2016/12/15 22:20:04   編輯:古代建築3月19日至21日,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成果應用專題研討會在我市台兒莊古城召開。國家環保部核安全總工程師楊朝飛作了題為“綠色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專題報告,國家環保部政法司巡視員王夙理、政研中心副主任原慶丹出席,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致歡迎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介紹棗莊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有關情況,市委常委、副市長秦元祥,副市長霍高原,市政府秘書長朱國偉分別陪同活動。
張波對環保部的支持表示感謝,對與會代表表示歡迎。他說,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在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環保工作上台階、上水平。“十一五”期間,全省COD和二氧化硫減排量,分別完成國家下達減排目標的130%和116%;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以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方式得到有效遏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邁出了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進入“十二五”以來,隨著PM2.5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適時提出了增加“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這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描述性指標,向社會傳遞了我省在鞏固水污染防治成果的基礎上攻堅大氣環境治理的決心。我們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加強與兄弟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交流,積極探索實踐中國環保新道路,把研究提出的新理念、新戰略,轉化為可操作的新舉措、新政策,為進一步改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張術平介紹了棗莊市的有關情況。他說,棗莊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經過長期大規模開采,煤炭可采儲量目前不足6億噸。面對煤炭資源逐步枯竭的嚴峻形勢,棗莊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實施城市轉型戰略,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全市GDP突破15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
張術平說,圍繞推動城市轉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以煤炭深加工為突破口,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已建、在建煤化工及精細化工項目總投資達到532.8億元,棗莊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煤化工及精細化工生產基地。2011年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比2007年提高5.4個百分點。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帶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啟動台兒莊古城重建,創新“二日游”模式,起爆棗莊的文化旅游業,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加速了特色服務業的發展。2011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3%,服務業新增就業占全市新增就業人數的80%。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投資建設BRT,推動同城化發展,著力打造魯南“門戶城市”,進一步提升棗莊的區域競爭力。堅持城鄉統籌,積極探索推行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加大對民生的投入,人民群眾在發展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以環境保護為抓手,堅持走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雙贏。
談到未來的發展,張術平說,未來五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城市轉型戰略,縱深推進新型城鎮化、服務業發展、工業轉型“三大戰役”,不斷奪取城市轉型的新勝利,努力建設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棗莊”。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力爭到2016年,主要人均指標躍居山東省中上游,在全國率先實現資源枯竭城市成功轉型。
與會人員在討論發言中,對我市積極推動城市轉型、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棗莊的探索實踐著眼長遠發展,工作富有成效,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很有參考借鑒意義。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先後參觀了台兒莊古城、微山湖濕地等城市轉型與生態修復重點項目。(楊成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