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隋朝古寺隱身於鬧市之中 見證1400年變遷(組圖)

隋朝古寺隱身於鬧市之中 見證1400年變遷(組圖)

日期:2016/12/15 15:09:35      編輯:古代建築

 

 

寺內精美石刻

 

    一座隋朝古寺隱身鬧市之中,20多件珍貴文物見證輝煌歷史,近日,記者來到省會開發區留村鄉留村,揭開這座省會古老寺院的神秘面紗。

    ■ 鬧市區殘存的古老寺院

    12日,記者來到位於東開發區的留村的旃檀寺,這裡西距天山海世界200米,南鄰長江大道。散落的石碑、赑屃、柱礎以及生活用品石磨、石臼,簡易大殿裡端坐的佛像,傳來幽深的歷史氣息。

    旃檀寺文物保護委員會主任吳寶安帶領記者參觀了古寺,大殿裡端坐的佛像、菩薩像,背後刻有“大明國直隸省真定縣”字樣,而院子裡一塊更古老的佛像底座,漢白玉石已經風化,估計年代更為久遠。

    現存石碑上的文字顯示,旃檀寺始建於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歷代都進行過修葺。已經出土的有清順治、嘉慶、道光和民國年間重修旃檀寺的石牌多幢,多次重修。這些都在證明著,旃檀寺是石家莊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 精美文物見證燦爛文化

    大殿內的佛像端莊祥和,線條優美流暢,赑屃、柱礎、佛像底座的都有精美的雕刻,雕工細膩精致,陪同記者參觀的傳統文化學者聞章對此贊不絕口。近乎完美的雕工見證著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刻藝術,也包蘊著古人寧靜平和的心靈。

    70歲的村民吳寶珠是一位退休中學教師,也是旃檀寺的東鄰,據他介紹,他上小學之前,旃檀寺還保存完好,聽老人說,它的建築格局和著名的正定大佛寺一模一樣,只是規模上小一些。神奇的是,鐘樓敲擊大鐘,越在遠處聽到的聲音越大,聲傳20裡。鐘響時,正定大佛寺的大鐘會產生共鳴。

    這座寺廟的建築也很有特色,後殿的東西耳房是僧人的寮房,隔著一間諾大的大殿,分別在兩間房裡對著東西牆說話,就可以互相聽得清清楚楚。可惜這些珍貴的文物建築大半毀於文革時期。

    一塊民國十四年重修的石碑記載著,當時的旃檀寺香火很旺,影響很大,捐資者有來自北京、天津的商戶,其中還有一位捐款人是“直魯豫巡閱署參議朱向宸中將”。

    ■ 尚有文物深埋地下

    據吳寶安介紹,文革中旃檀寺遭到嚴重破壞,一些村民偷偷將佛像、石碑等文物埋在地下,2004年長江大道拓寬,出土了大量文物,經市文物局認定的文物有17件,要求村委會妥善保管。後來村民又在附近挖出了三尊佛、菩薩像,認定是明代造像,可惜佛頭都沒有找到,只好請人重雕了佛頭,安放在彩鋼搭成的簡易大殿裡。

    吳寶珠等幾位上歲數的村民介紹說,一尊一米多高的佛頭就隱沒在西邊的大水坑中,可惜多年淤埋不好找,其他兩尊佛頭也都應當埋藏得不遠。另外,肯定有還有其他文物深埋地下,說不定有隋朝建寺時的碑。

    吳寶安說,前年夏天,院內擺放的一座珍貴漢白玉佛像被人夜間盜走,只剩下底座,一直沒有破案。為此,村裡覺得非常惋惜,委托他和幾個有些威望的村裡退休干部成立了“旃檀寺文物保護委員會”,無償日夜看護,可僅憑他們的看護是遠遠不夠的,希望這座見證了石家莊歷史的隋朝古寺能得到文保部門的重視,對於現有文物給予妥善保管,對隱埋地下的文物組織發掘。

    學者聞章說,這座歷史悠久的寺院,無論文化、歷史還是經濟價值都很重大,如果能夠得到保護和開發,定能給石家莊寶貴的歷史遺存再寫上沉甸甸的一筆,也能給現代石家莊的文化建設增添新的內涵。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