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青巖古鎮
日期:2016/12/16 18:25:50   編輯:古代建築向青巖出發的時候已經是深夜。車剛剛駛上郊區公路,就聞到一股稻谷味,很質樸的味兒。不是甜,甜了顯得嬌柔;不是香,香了顯得媚俗;不是汁液的清,清了顯得單薄。那是一種成熟的味兒,濃濃的,在空氣中彌散。風很大,樹葉一片片地翻飛著落下,映入車燈的亮光之中,發著光澤,一路鋪設著寧靜。寧靜的黑暗中卻有著豐富的聲響,無數昆蟲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在空的暗夜中相互應和,仿佛是在談論這熟透的稻谷。
喜歡夜色,就是因為它具有包容的品質,什麼都能被它隱藏。而那些平日裡被忽略了的東西,總是在這樣的時候淡淡復蘇,讓心靈進行一次淨化。
青巖古鎮很小,因為深夜到達,整個古鎮是閉了門戶、沉入酣睡之中的。只有鎮門前一對石獅伴著清寒,靜默地鎮守著一方故土。
第二天清晨的古鎮,是被水霧滋潤了一個晚上的,格外清秀。遠山只是一片淡淡的影子,水霧在周圍輕輕缭繞,變幻不定。隱約可見窄窄的古道從遠方延伸過來,路是青石板的,滋潤了一夜,泛出潮濕灰藍的冷光,每踏上一步都咚咚脆響,叩醒了古鎮的早晨。
順著青石古道走去,石級舒緩地向前方擴展,引向城樓。雖然只是一方很小的城樓,但古戰場的氣勢猶在。城樓外地勢平坦,放眼千裡,總攬全局,一道千斤閘,牢牢地捍衛著後方。此情此景不禁讓人遙想當年兩軍對壘,有勇者手執長矛攻城,城樓上將軍披甲上陣,運籌帷幄調遣軍馬指揮若定,旌旗在風中獵獵飄揚……
進入古鎮,青石路面漸次開闊起來。有狗叫聲清越地傳來,矮屋炊煙,誰家的木門吱呀地開合。更見青衣素面的女子款款走來,一派古風遺韻。
古鎮之古,自然有它獨特的一面。進鎮之後,最先看到的是一座雕龍畫鳳的牌坊,年代久遠,昔日鋒利的稜角,已風化如粉,似要隱去一般。這座貞節牌坊,仿佛一把扼制人性的巨石,迫使古代婦女走過孤苦無依的漫長歲月。
歷史和現實,在古鎮上是相融的,淡泊地流淌在歲月的長河之中。這裡有鄧穎超的母親居住過三年的地方,門前矮矮的一道木柵欄,隔絕了城市的喧囂,放置著客居的心情。古驿道兩旁曲徑通幽,低回於房前屋後。一折一回地走下去,最後到了佛門淨地。去得早,正趕上一群佛門弟子做晨課,低沉和緩地誦著經書,目光沉寂,已然超脫於塵緣之外。三五個幼童進進出出地嬉戲於誦經聲中,天真無染。
順著古驿道往回走,已有一兩家在門前鋪曬薄薄的新谷,用木扒翻動著,發出細碎的聲音,窸窣地滋潤著平凡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