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新市鎮舉行蠶花廟會 萬人空巷軋蠶花
日期:2016/12/16 18:43:29   編輯:古代建築新市鎮位於杭嘉湖平原、長江三角洲腹地,德清縣東部,系江南水鄉名鎮,至今已有1699年歷史,歷史遺存非常豐富。鎮內河道縱橫、古橋林立,有長達數華裡的市河與古運河相接,昔日有"三潭、九井、十八塊、三十六弄、七十二橋"之美景,始建於明清時代的古園、古宅、古橋至今保存的較為完整,尤其是古鎮老街依市河而建,沿街濱岸、河埠仍保持舊時舊貌,構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景觀。自東晉至晚清留存的寺廟庵堂達30余座。如今已經被認定為省級歷史文化(村鎮)的千年古鎮的新市正借全國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東風,向國家級歷史文化(村鎮)邁進。
扎蠶花草比賽
流行了千年的蠶花廟會正是古運河文化遺產中的一個不朽的民俗奇葩,據史料記載,蠶花廟會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相傳越國范蠡送美女西施去姑蘇,途經新市,給養蠶的姑娘、嫂子送過鮮花,祝願她們風調雨順,蠶繭豐收。當地人民為紀念西施,每到清明時節,都要舉辦盛大的蠶花廟會。
蠶花廟會,在新市民間又成為"軋蠶花",養蠶缫絲自古就是新鎮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然而蠶寶寶向來嬌貴難養,為了今年的收成好,蠶農們總要在養蠶季節到來之前,祈神拜天一番。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蠶花廟會。這一天,鄰近新市的四裡八鄉農民,摩肩接踵擁到該鎮千年古剎覺海寺,參加蠶花廟會,乞求上蒼賜福於民,消病祛災。在去廟會之前,養蠶的姑娘、嫂子自然要梳洗打扮一番,頭頂插上用彩紙或绫絹剪成蝴蝶狀的蠶花,懷裡揣著將要孵化的小蠶種,顯得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引得男女老幼爭先恐後,競睹芳顏。廟前一時你擠我軋,故曰"軋蠶花"。
蠶花廟會舉辦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屆。廟會期間萬人空巷,場面十分壯觀。隨著時代的變遷,蠶花廟會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從最初的祭祀、狂歡,發展到如今的蠶娘迎春游、寺前軋蠶花、蠶農賽蠶事、仲春祭蠶神、百姓聽社戲、科技話蠶桑等活動,今年更是增加了經貿洽談會與古鎮老照片展示兩項新內容,伴隨著對古老蠶花廟會精華的繼承,新市人民不斷推陳出新,賦予古老節日新時代特色,蠶花廟會逐漸成了當地一大群眾性的文化盛事,而依偎著大運河的新市也因蠶花廟會這一古老的民間盛會愈發散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