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織機洞遺址

織機洞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31      編輯:古代建築

織機洞遺址
關鍵字: 織機洞 遺址 舊石器
織機洞位於荥陽市城南20公裡的王宗店村北約1公裡,1985年初在文物普查中首次被發現,1990年開始由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
“織機洞遺址文化層堆積達24米以上,可以分為五大段24層,出土了新石器時代、仰韶及裴李崗文化遺物、動物化石和石制品,其中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狀器、石錐、砍砸器、雕刻器、石錘等。”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介紹說,“織機洞洞穴遺址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專家考察確定,其上部第4層為距今10萬年的第一埋藏土;其下的20米堆積層應早於10萬年。織機洞洞穴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不僅為舊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貴資料,而且為豫中地區人類學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北京大學的王幼平教授經過現場考察、研究後也認為,織機洞是近年來河南舊石器大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其地層堆積之厚、文化遺跡、遺物之豐富程度僅次於中國猿人遺址,可以說它是繼北京周口店之後舊石器洞穴遺址的最重大發現。同時,一個洞穴遺址內既有舊石器時代文化,又有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在中國也是首次發現。
由於織機洞內出土的豐富的燒火痕跡、石制品和動物骨骼化石在研究古人類方面有很大的價值,在考古界還被譽為“河南第一洞”。
為“現代人”起源提供證據現代人究竟起源何處是目前古人類熱點問題之一,而就現代人起源來看,中國還缺乏距今10萬至5萬年的材料,織機洞遺址中正好包含這個時段的文物。
“近幾年來,西方人類學家在世界各地采集100多位婦女的遺傳基因,檢測提出現代人是南非人的後裔這一理論學說,但織機洞遺址卻對多起源學說有著積極作用。”王幼平告訴記者,織機洞遺址出土的文物彌補了“中國人的發展是連貫的”這一觀點證據不足的缺憾,它為中國人類是從中國最早的猿人發展而來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森水教授也十分肯定織機洞遺址的考古價值。他認為,織機洞地理位置處於中國的中部,從文化交流角度看,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張森水說:“織機洞是中國北方地區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遺存最豐富的2萬到10萬年間古人類居住的洞穴遺址,從出土的舊石器和相關遺存觀察,其文化面貌傳承性明顯,是中國猿人文化的繼承者和連續發展的結果。”
“織機洞晚於周口店中國猿人文化和大荔人石制組合,又早於南陽小空山組合,這表明它具有舊石器文化南北交流甚至於哺乳類南北遷徙的‘驿站’作用。”張松林認為,“進一步研究會對舊石器文化交流問題做出重要的貢獻。”
價值難以估算
就目前織機洞遺址挖掘、研究情況來看,它已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下一步挖掘情況如何,考古界和普通市民都十分關注。
王幼平告訴記者,織機洞遺址目前還有50%以上的部分沒有挖掘,下一步會有什麼文物出土,難以預料。張森水等專家認為由於目前在遺址中沒有發現人類化石,還不能對織機洞遠古居民作出判斷,“荥陽人”的說法還不能成立。
目前,織機洞遺址的考古工作還在進行中,“下一步要做的是把出土的幾千件文物好好研究,總結已完成的工作,再考慮如何進一步挖掘。”張森水說,“將來的挖掘有著更重大的意義。”
織機洞的傳說
在荥陽市崔廟鄉王宗店村,幾乎每個村民都非常熟悉織機洞的傳說。據村民講,不知在哪個年代,一個名叫王增的人從小放羊。一天他經過織機洞時,聽到山洞內有織布機的聲音,就跑進去,看到一個仙女正在織布。王增就問:“你在織什麼?”仙女回答是給他織蟒袍。
回到家後,王增把遇到仙女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感覺到王增是一個當官的材料,就不再讓他放羊,為他出資在王宗店開了一個飯店,閒暇時讓他學習。幾年後,王增進京趕考取得功名。但他卻嫌棄母親,進京做官也不准備帶她同去。王母聽說後,悲憤地上吊自殺了,王增很快也得到了報應。白天,一道閃電劃過天空,一聲炸雷把王增炸得身首分家,頭被拋到織機洞對面的穿梭洞處,身子被扔到織機洞旁邊的一個山頭上,織機洞的名字也由此產生。
這當然是當地人編造出來的故事,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附近的居民很久以前就對織機洞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和敬畏感,有些村民遇到什麼事總要到這兒拜一拜。這種敬畏感還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