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湖田人說變化古鎮煥發新光彩
日期:2016/12/14 12:03:10   編輯:古代建築
古鎮
在張店湖田街道辦事處下湖村,有一處碧水如凝玉的水灣,被稱為“龍灣”;在該灣西南側的路邊,有一眼古老的泉,被稱為“龍泉井”。據村裡老人說,無論天有多旱,這帶著“靈氣”的泉水都不會下沉。1946年出生的“老湖田人”孟泓,對湖田的記憶,就從這裡開始。言及印象最深的龍灣舊貌,孟泓的思緒又回到了小時候。
“龍灣其實有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1日,采訪中孟泓告訴記者,相傳李世民率兵東征,路過下湖村,時值盛夏,人馬皆渴,見村中間東西大道旁一泉水上湧,遂令千軍萬馬在此歇息,人馬一頓飽飲,泉水不見絲毫下降。李世民大喜,所以讓人找來筆墨,留下“龍泉”二字。之後村民又立了石碑,借此永遠紀念。在孟泓的記憶裡,龍灣也有“衰敗”。
“後來因為大量采掘地下煤等人為因素,龍泉泉水日漸枯竭。沒有水源滋潤的龍灣也逐漸干涸,並最終成了附近村民傾倒垃圾的‘大坑’。”2007年4月相關部門開始對龍灣進行綜合治理,繼而環灣修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燈,跨灣架起了興雲橋,井沿和灣邊修上了防護欄桿,鋪上了花磚,植上了花卉。“現在的龍灣和原來又不一樣了,環境越來越美,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還有民俗文化節在這裡舉辦,附近村民都喜歡到這裡游玩。”
菩薩廟改教室對於湖田的記憶,曾在原湖田鎮上湖小學上學的董維信還停留在用菩薩廟改建的教室上。“1958年,原下湖大隊社員將下湖田學校內菩薩廟裡的神像搬出,扔到學校大門口西側的灣內。”據董維信回憶,清理完三間廟裡的神像後,社員們用磚石、黃泥壘起垛子,放上木板,這樣就變成了簡易的課桌,“當時我們兩個人用一張課桌,板凳都是自帶,不免有些學生站著上課,我覺得可以用九個字來形容當時的條件,那就是‘黑屋子、土台子、苦孩子’。”然而,設在廟堂中的教室不僅設施差,連老師也是極其缺乏的。也許是因為當時條件不好,後來當了老師的孟泓就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條件。4月3日,據孟泓的學生董作華回憶,“我們當時也是在廟裡上課,每到夏天悶熱的時候,孟老師就常帶著我們到附近的樹林裡去上課,比起那時候的條件,現在的孩子可真是幸福啊。”